近年来,凤阳县板桥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基层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的目标,于2017年组建以“爱心进万家,传递正能量”为公益理念的女性解纷服务队——“凤蝶进万家”,不断聚焦和深化“队伍、机制、服务”建设,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聚焦队伍建设,汇聚解纷服务力量
打造志愿服务先锋队。从镇、村两级妇联干部中选出18名优秀妇女干部作为专职调解员,其余村妇联干部、热心群众作为兼职调解员,组建“凤蝶进万家”解纷服务队。由镇妇联主席、司法所所长担任“凤蝶进万家”牵头人和指导员,为重大或专业性矛盾化解提供咨询调处服务。
组建法治队伍生力军。整合“凤蝶”服务队、派出所、司法所、镇综治中心等6人组成专业力量,组建反家庭暴力联调室,采取“超前预防、事中干预、延伸服务”干预家庭暴力模式,全面负责家庭暴力调解。三是成立家事评理智囊团。在解纷志愿服务队的基础上,依托小岗法庭法官及心理咨询志愿者,形成家事评理智囊团,明确婚姻家庭矛盾调解方向,细化调解流程等。
聚焦机制建设,强化矛盾解纷保障
日常前置“排”事。解纷服务队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常态化进村入户摸排走访,在拉家常、谈家事的过程中倾听村民诉求,及时发现问题,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共走访排查600人次。
定期开门“接”事。结合当地农村赶集风俗,于农历逢二、逢七的集日开门“接”事,用心听、仔细看、认真谈、细心问,耐心安抚来访群众、仔细收集问题,引导群众依法依规反映诉求,营造文明理性有序的接访环境。
精准出击“调”事。基于日常排查,主动约访近期排查出的重点事项,如晏公新村婆媳纠纷事件,通过集中力量释法明理,从情理和法理上化解群众心结。同时,针对近期接访现场无法调解的矛盾纠纷与镇综治中心一起进行分析研判,明确参与调处的“凤蝶”姐妹,有针对性地制定调解方法,做好调解准备工作。
追踪回访“促”事。“凤蝶”调解队根据本镇实际总结出矛盾纠纷化解后30天内“不反复一般就不会再反复”的规律,建立“30天回访跟踪”机制。一般类矛盾纠纷化解后,至少回访1次;重点矛盾纠纷至少回访3次,严防矛盾反复;未化解的矛盾纠纷,每月至少上门回访1次,详细了解当事人双方动态,依法依规引导,及时解决诉求,确保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聚焦服务建设,提升特色解纷质效
当好流动服务“贴心人”。该镇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弱病残人群反映诉求渠道不多的问题,调解队利用“文化三下乡”、农村集市等时段,将调解工作延伸至田间地头,以共情达共识,用耐心解烦心,协助妇女儿童维权7次,实现“群众有事来找我”到“主动下沉解疙瘩”。
当好求助咨询“娘家人”。“凤蝶进万家”解纷服务队组建18个巾帼调解小分队,定期在辖区内18个村(社区)发放调解“连心卡”,畅通群众求助渠道,为人户分离、在外务工村民提供法律援助、劝导家庭矛盾,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当好线上调解“代言人”。利用各村民生微信群,群众随手拍、即时传,“凤蝶”调解员通过微信群、云视频开展线上调解,做到马上办、早化解,让群众“多走网路,少跑马路”。
当好法律法规“宣传人”。18个巾帼调解小分队依托18个村(社区)“百姓说事点”,每月固定一天为说法日,通过典型案例、示范判决、现场答疑、法治宣讲等方式,多渠道向群众宣传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提升群众守法用法遵法的意识。(耿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