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璧县朝阳镇孟邵村北侧的一所烈士陵园里,长眠着解放战争中在此牺牲的烈士,被当地传颂的是英勇不屈坚韧不拔的红色精神。
英雄的感人事迹潜移默化影响着当地的每一代人,也孕育了一群对军人充满崇敬、满腔热血、投身军营、保家卫国的年轻人。
现任朝阳镇孟邵村党支部书记许峰就是其中之一。
一直以来,许峰同志始终用一名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带领村民探索出一条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伍的誓言,彰显了“戎装虽脱,初心不改”的军人本色。
无私奉献,志在军营
许峰小的时候,父亲就给他讲述朝阳集战斗,鼓励他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国家作贡献。
1994年12月,高中毕业的许峰光荣应征入伍,服役于新疆边境部队。
在新兵连里,他刻苦训练,熟悉掌握各项业务技能。
部队每年大雪封山前,都要向昆仑山边境线上运送物资,上山的道路海拔逐渐增高,海拔越高空气也越稀薄,缺氧也会逐渐严重,往返一次就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艰苦的环境下,许峰每次都圆满完成任务,由于表现突出,在1996年被评为优秀士兵,1997年5月在部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许峰光荣退役,回到地方。
戎装虽脱,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曾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军人,不忘初心、不忘本色。
百折不挠,立志创业
许峰回到家乡,先后同本村人一起到南方务工,在外拼搏十多年,2012年他决定回家养猪致富,多方筹措投资30万元,建立猪场,购买仔猪300头,可是由于不懂养殖技术,防疫设施不到位、管理不善,2014年一场猪瘟,损失惨重。
这沉重的打击没有让许峰放弃,在家人的支持下,2015年他又新建种鸭养殖厂,占地26亩,成立养殖合作社,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慢慢摸索,许峰不仅掌握了养鸭技术,也有了管理经验,鸭场逐渐步入正轨。在他的带动下,本村及邻边村群众13户也跟着养殖种鸭,当年产值约300万元。
砥砺前行,勇担使命
202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新冠疫情暴发,严重危及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身为支部委员、副主任的许峰带领党员干部,投入到抗疫第一线,入户宣传政策,排查外地来人,昼夜在卡点值守,防患于未然。
2020年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按照脱贫攻坚工作要求,许峰积极为帮扶户提供社会保障、危房改造、金融帮扶、公益事业岗位,提高他们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担任孟邵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带头遵守党纪党规,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始终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身先士卒,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倾听百姓心声,解决党员、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为民办实事,解忧愁。
党建引领,产业振兴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摒弃“三农”工作老路子,提出新的发展规划。
对此,许峰倍感肩上责任重大。但凭借着顽强不服输、雷厉风行的军人品质,许峰迎风而上。今年初,他组织召开村两委会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就“如何开展乡村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进行讨论,经过集体研究,选择在村南薄皮山核桃基地空闲土地上养水蛭。
为做好这个项目,许峰带领两委干部先后到扬州高邮、江唯水蛭养殖公司考察学习,最终与江唯水蛭养殖公司达成协议,由江唯水蛭养殖公司帮助指导养殖技术,提供成品销售途径。
万事俱备,说干就干。许峰多方筹资投入约100多万元,养殖基地建成6亩水面,60个池体,共投放水蛭苗60多万尾。
水蛭又叫蚂蟥,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用功能的水生动物,近代医学研究证明,水蛭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等方面有特殊的功效,是名副其实的“软黄金”,加工晾干后,每公斤可达1800元,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约30万元收入。(尤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