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项目如何让公众有获得感?合肥经开区高刘街道聚焦“50项民生实事”工作要求,联合实事项目各牵头部门,围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群众需求度较高的民心工程、民生实事项目,紧扣“宣、听、解”工作方法,入户宣讲、走访慰问,纾难解困,满足多层次民生服务需求,持续深入办好民生实事。
以“宣”为首,达民心。围绕50项民生工程新政策,积极做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对接和沟通,加强街、村、组三级联动,多渠道获得信息来源,扎实做好今年宣传计划,根据全年民生项目的进度规律找准宣传的方向和重点。在做好宣传栏、横幅、公众号、微信群等宣传模式的基础上,组织各村(居)包片干部结合党建、团日活动,面对面宣讲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项目,打通宣传“最后一公里”。
以“听”为重,集民声。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被征地农民参保、困难残疾人保障、临时救助等重点民生工作,深入基层一线,通过面对面访谈、实地查看、发放问卷等形式,掌握“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等民生实情,心连心听取群众呼声。每月定期开展民生实事专项走访,走访范围涵盖辖区各个村居、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养老院等地点,确保民生实事可观可感、更加贴近群众需求。
以“解”为本,担民忧。“多亏有政府,这个救助金拿不到,我都不敢看病了,这下我可以放心去医院了。”长岗居委会民政专干在上门走访集中供养特困人员过程中,看到90多岁的邓宗林老人手里拿着几张医疗收据,详细了解老人当前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的情况,认真做好走访记录。根据文件要求补齐了当月的临时救助材料,发放了703元。奔着问题去,解决问题回,邓宗林老人只是民生走访活动的一角缩影。
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走访到群众家里,敲开的不仅是居民的家门,更是群众的心门,让群众在自己主导的环境中吐露心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愁所盼。让“民声”都有“回声”,让“民意”更加“满意”,进而把民生实事办得更实、更好,让广大居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刘晨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