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要闻
岳西农民收集“老古董”创办民俗馆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冯长福 通讯员 吴均奇 2024-09-02 13:25:02 责编:冯长福 许梦源 喻寒松

岳西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森林覆盖率高,夏季气温不超25度,空气质量好,是夏日避暑胜地。该县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将避暑休闲旅游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让游客在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山村里,享清凉、品乡韵。

近日,在该县温泉镇榆树村村民王书良创办的民俗馆里,记者就遇到了不少前来参观的游客。木榨、水车、谷砻、陶罐、竹簸箕等农具,宫灯、马灯等各式各样的灯具,美轮美奂的木雕……展台和展架上,各类老物件有序摆放,琳琅满目。还有一间古朴的“闺房”,里面花床、梳妆台、床头柜等一应俱全。

王书良热情接待着游客,并在一些稀见老物件前,向游客耐心地讲解其年代、作用及收藏经过。“经常有游客团队和中小学校师生前来参观。”王书良告诉记者,开馆以来,每年接待的参观者数量在5000人左右。

古韵浓郁、镌刻时代印记的农耕用具和生活用品,让人眼界大开,也拨动了许多人的乡愁。“透过这些老物件,过去生产生活的各种场景浮现在眼前。”来自合肥的游客张先生感慨道。

今年51岁的王书良是大别山区一位普通的农民,从事老物件收藏已有20多年。早些年,他在本村和周边村子里,看到老物件遭人为损坏,觉得很可惜,不想眼睁睁地看着这些老物件在时代的前行中消失,就花钱陆续买了下来,放在家里妥善保存。

“这些东西是历史的见证,看着这些老物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留住它们,就留住了生活的根。”自从“迷”上收藏后,王书良省吃俭用,有很多次,原本用来买衣服的钱,全让他花在了收藏老物件上。

 为收藏民间老物件,王书良常在乡间奔走。一次,他看到一户人家老房子墙壁上张贴着数张伟人画像,由于粘贴的时间长,无法摘下来,房子将被拆除,画像面临毁坏。王书良花了一天多时间才小心翼翼将其揭下来,随后重新进行了装裱。

20年来,王书良收藏的老物件达2000余件,总计花了80多万元。“把钱花在收集这些老物件上,很值得。”在王书良看来,这些老物件是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延续的重要实证资料。

谈及收藏老物件的资金来源,他告诉记者,一是自己在家做了多年的盆景生意,赚了点钱;二是将多个同类物件选择一部分出售,以藏养藏

得知不少人对他收藏的老物件感兴趣,2017年,在榆树村“两委”大力支持下,王书良将村里无偿提供的闲置老村部装修后,创办了民俗馆,从老物件中挑选数百件“精品”用于展出,供村民和游客免费参观。

如今,这个展陈面积达400多平方米的民俗馆,荟萃了昔日大别山区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民间工艺等,成为当地村民和游客了解过去、回味乡愁、体验民俗的好去处。

“王书良是一位有心人,能收藏到这么多的‘宝贝’,确实很不容易。办民俗馆这事很有意义,村里理应支持。”榆树村党支部书记刘同节表示,社会不断发展,农村里农耕用具和生活用品不断更新换代,那些老物件将越来越少,如今的年轻人对前辈的生活、生存状态也就知之甚少。“希望他们能通过这些老物件,感受时间的沧桑、历史的厚重,还有中国农民的智慧。”

“说到底,收藏、展陈老物件,主要是为了守护文脉、传承文化、弘扬文明、寄托乡愁。”王书良表示,他计划在条件允许时,把民俗馆的规模再扩大一些,让展陈内容更丰富,布展更科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