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一头连着“国之大者”,一头连着农民增收。
近期,天气连续晴好。东至县尧渡镇高岭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一派繁忙。该村脱贫户李国华也忙碌在施工一线,这是他在这个工地做劳务的第二个月。
“在家门口干活,一天有200元的收入,这是难得的好机会。”李国华说,他平时都在县城打打小零工,由于自身听力二级、肢体四级残疾,找事情做很不容易,现在村里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契机,将本村劳动力优先安排上岗,他就上了工地。
“今年,我村熬上组标段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计划用工16人,其中本地村民有10人。”高岭村党支部书记洪秀娟介绍。
尧渡镇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作为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试验田”,积极引导项目区农民以工代赈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同时,促进就业增收。
“我镇通过组织会议培训和以工带训的形式,会上讲政策、现场讲工序、细节讲要求,培训群众110人次,帮助大家掌握农田建设务工技能。”尧渡镇农办主任亢四毛介绍,项目中小工、泥工、模板工、钢筋工等岗位,全都面向本地村民开放,镇村两级通过自愿报名、按需设岗、因岗选人、双向选择等流程,带动项目村和周边村劳动力就地务工。
记者了解到,东至县按照“乡村主建、农民主体”的原则,从前期通过评审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选取尧渡镇新建标段作为以工代赈方式试点,引导项目区农民发挥主体作用,参与项目建设、监督,实现家门口就业、建项目增收。
“我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涉及高岭村、尚合村、徐村村等12个行政村,建设面积1.8万亩,总投资5000余万元,吸纳当地劳动力100余人参与工程施工,预计可增加农民务工收入80余万元。”亢四毛告诉记者。
东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逐步建立群众参与设计、施工、监督、验收、管护的全程“嵌入”机制,推动高标准农田项目从多个方面惠及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