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要闻
安徽实现电诈警情秒级响应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展 2024-09-12 17:12:19 责编:王展 胡明兵 张文洲

9月11日下午,记者从“安徽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安徽省涉诈犯罪嫌疑人公诉数、资金返还数、反诈宣传普及率逐年上升;诈骗发案数、涉案“两卡”数、滞留境外涉诈重点人员数逐年下降,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为群众挽回损失近10亿元

据介绍,安徽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坚持精准发力,织密降案减损“防护网”。构建精准高效的预警劝阻体系,优化分级分类预警劝阻机制,完善“AI+大数据+人工”模式,综合采取上门见面、短信提醒、智能语音提示等方式,处置预警线索2481.7万条,落地劝阻30.8万人,切实提高预警劝阻覆盖率、精准度、时效性。构建多维立体的技术反制体系,持续优化语音、短信等预警反制措施,不断提升诈骗信息拦截能力。

同时构建反应灵敏的联动处置体系,持续建强各级反电诈中心,实现电诈警情秒级响应,创新建立资金返还“安徽模式”,依法、精准、及时返还涉诈资金,以最快速度、最大程度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挽回群众损失近10亿元。构建全面覆盖的宣传教育体系,常态化开展反诈宣传“进网络、进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特别是针对易受骗群体开展精准宣传,组织“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普发防骗公益短信50亿条,有效提升群众识骗防诈能力。

打出高压震慑“组合拳”

安徽统筹境内境外两个战场,不断掀起打击高潮。深入开展“云剑”“断流”“拔钉”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及黑灰产关联犯罪,破获案件1.3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万余人。

全力攻坚案值百万元以上重大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800余人。充分发挥联合侦查指挥中心作用,发起全国集群战役59起,压茬开展“春雷”“断链”“凛冬”等多波次集中清剿行动,有效净化省内违法犯罪土壤。纵深推进打击缅北涉我电诈犯罪专项工作,组织5000余名警力赴中缅边境,解回缅北移交及回流人员2800余人;积极参与中缅警务联合执法,沉重打击了境外诈骗分子的嚣张气焰。

另外,安徽还紧盯关键环节,拧紧源头治理“责任链”。深入开展“断卡”行动,依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对存量企业及个人账户和长期沉默电话卡进行二次核验和风险排查,加大惩治力度,联合惩戒曝光2.8万人。

扎实开展涉诈人员管控,坚持“减存量、控增量”,积极开展劝返工作,核减涉诈人员7800余名。综合运用通报挂牌、行业警示、督导约谈等措施,推动落实党委政府综治、行业部门监管及重点领域宣教主体责任。

防范三类电信网络诈骗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的方式和手法也在不断升级更新。在发布会上,有关部门还通报了安徽近期多发的三种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第一类为刷单返利类诈骗。骗子通常在网上发布兼职广告,或以色情内容、免费礼物为诱饵拉人建群,诱导群内受害人完成刷单、点赞等任务,并发放小额佣金获取其信任。在受害人尝到“甜头”后,骗子再诱骗受害人下载虚假APP加大资金投入,之后以“操作异常”“无法提现”等借口拒不返还资金或要求支付“保证金”“解冻费”等继续实施诈骗。

第二类是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诈骗分子将受害人拉入所谓“投资”群聊,冒充投资导师、理财顾问,以发送投资成功假消息骗取受害人信任,或通过网络与受害人建立感情,再以有“特殊资源”“平台有漏洞”等可获得高额回报等理由,诱导受害人按照“导师”指令操作,通过分享虚假提现截图,引诱受害人开设账户进行投资。前期小额试水予以返利,待加大投入后,就会无法提现,并将受害人拉黑。

第三类是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诈骗分子在社交平台或购物网站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或提供论文代写、跟踪定位等特殊服务的广告。当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诱导受害人通过微信、QQ或其他社交软件添加好友,以私下交易更方便、更便宜为由要求私下转账。待受害人付款后,以交纳关税、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其继续转账,事后将受害人拉黑。

公安部门提醒,对于电诈犯罪,一定要提高警惕,严密防范。如不慎被骗或遇到可疑情形,请注意保存证据,并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或拨打96110咨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