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二郎镇:“党建+治理” 打造乡村振兴新业态
来源:赵搏 2024-09-13 20:40:58 责编:聂学剑

近年来,太和县二郎镇创新工作方式,打造特色品牌,探索多方位、全覆盖、共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能,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推进信用纵深,夯实乡风文明基础。严格落实省、市、县关于党建引领信用村工作相关文件精神,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强力推进信用村建设工作。一是“广”宣传,营造浓厚氛围。结合镇村实际,利用集中宣传、进村宣传、展板宣传等形式,开展信用村建设工作宣传。依托“村村通”小喇叭、干群交流群等平台,扩大宣传覆盖面,务求宣传实效。二是“勤”走访,提升工作质效。加强干群互动,通过镇村干部上门走访和电话随访,引导群众参与信用农户采集、验证工作。引导群众对信用村建设工作提出良好建议,提高参与感。三是“严”评议,公平公正公开。严格按照正负面清单对信用农户赋分,成立监督小组,全过程参与评议工作,杜绝“人情分”。公示评议结果,鼓励群众监督。四是“真”惠民,做实礼遇场景。镇信用村办沟通各大商户,引导入驻礼遇场景。根据农户信用赋分情况,分级制定优惠活动,以“真让利”的优惠鼓励群众主动参与信用农户评比,按照正面清单提升信用等级,提升思想道德建设水平,有效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纵深发展。工作开展以来,二郎镇共采集信用农户3700余户,入驻信用礼遇场景4处,覆盖购物消费、饮食休闲、出行交通、医疗健康全领域。

深抓民生呼应,擦亮为民服务初心。成立民生呼应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制”,升格小组等级,强化部门联动,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一是畅通渠道,倾听民意。广泛张贴“有事您说话”宣传单,公开包保干部职务信息、联系方式,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平台,引导群众对镇村基层社会治理提出良好意见建议。二是快速反应,精准交办。耐心倾听群众来电,用心解决,提高办结质效。根据群众诉求,快速定位所属部门,精准交办,定人定责,限期完成,确保高效。三是持续跟进,务求实效。按照“群众反映,迅速办理,持续跟踪,确保落地”的工作原则,开展办结跟进工作,积极沟通群众,了解办结效果,真正提升群众满意度。四是做好宣传,广开言路。将民生呼应宣传工作纳入常态化工作进程,定期开展集中宣传、走访入户宣传等,切实提高群众对民生呼应工作的知晓率,引导群众主动为镇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今年以来,认真办理服务为民平台反映问题220件、“12345市长热线”143件。

深化法治建设,构建“三治融合”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建引领为基础,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一是特色品牌塑造文明乡风。打造“许文明愿,立文明誓,创文明村”特色品牌,以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为抓手,辐射镇村工作全局。发挥网格员、党员群众模范带头作用,形成“红色旗帜”影响力,引导广大群众制定《村规民约》,营造浓厚“德治”氛围,打造“镇村干部举大旗、党员群众带头干、群众积极跟着干”的良好态势。二是法治宣传强化守法责任。通过开展群众恳谈会、乡风文明座谈会、“说说心里话”茶话会等形式,加大宪法、民法典、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切实提高法治观念,强化守法责任感。三是法治信访营造清朗环境。一方面,不断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自觉遵纪守法,合理合法表达诉求;另一方面,依法严厉打击越级信访、违法信访、缠访闹访等不法行为,形成法治震慑,营造风清气正法治环境。四是多措并举打通“治理末端”。发挥“五老法治诊所”“夕阳红文明讲习所”、人民调解员、驻村律师、法律明白人等调解队伍的重要作用,形成“群众吹哨,部门报到,五老联动,律师解忧”的纠纷调解局面,打通基层矛盾纠纷调处的“治理末端”,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2024年以来,开展法治宣传20余次,解决群众纠纷22件。(赵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