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南市八公山区人民法院孔集法庭成功化解一起因遗产继承引发的纠纷,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握手言和,受损的亲情得以弥合。
王某和石某本是夫妻,双方生前共同育有三子,分别为王某一、王某二、王某三,后因石某和王某及双方长子王某一分别去世。王某个人留有五万多元遗产,该笔款项一直在王某二处保管,王某一的妻子吴某认为自己在丈夫去世后对王某尽了赡养义务,要求分得王某的遗产,遂与丈夫的两个弟弟关于遗产继承问题发生纠纷,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认真查阅卷宗,分别与各方当事人电话沟通,及时了解双方的症结。为化解家庭矛盾,修复亲情,在征得各方同意后,承办法官决定组织当事人进行面对面调解。由于双方之前因为家庭琐事矛盾较深,为了将纠纷实质化解决,在调解时,承办法官让各方当事人充分表达,耐心劝说,从法律、道德和情感等多个层面与各方进行沟通,希望既能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同时也能修复双方之间的感情裂痕。在讨论遗产分配的过程中,从当地风俗到家庭伦理,考虑到当地老年去世三周年祭的习俗,承办法官先将双方无争议的“祭祀款”份额预留出来,由吴某、王某二、王某三共同设立银行账户监管,针对剩余的遗产,提出分割的方案。经过反复沟通和法理情相融合的调解,当事人终于打开心结、达成共识,并对于遗产分割金额当场履行,该起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家事纠纷的审理不仅关系每个家庭成员的切身利益和家庭稳定,更是关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道德规范的维护。八公山法院对家事纠纷始终秉持“以调促和、情感修复”的理念,着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打造家事审判新“枫”景。(何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