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长宁中心:“三聚焦”提升党群服务凝聚力
来源: 2024-10-09 17:34:10 责编: 王霞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长宁中心党委秉持秉持阵地亲民、功能集聚、服务共享理念,在“夯基础、强治理、优服务”三方面持续发力,建强、用活、做优党群阵地,做实、做细、深化党群服务,持续完善家门口的“全龄幸福空间”。

聚焦政治引领,夯实阵地保障。以亲民化改造为契机,打造1个街道级党群服务中心、6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8个党群服务站点的阵地群,形成“1+6+N”三级党群服务阵地体系,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为6300余名党员提供学习活动阵地。加强党员教育,定期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开展主题党日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发挥合肥红色资源富集优势,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现场教学21次,深刻感受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和红色革命精神。推动阵地共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同心驿站、工会驿站、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食堂等八大类阵地“应融尽融”,设置社区食堂、儿童活动区、图书阅览室、健身室等多个功能区,链接多方资源,引入市场力量,定期开展义诊义检、理发缝补、健康体检等便民暖心服务,切实织密为民服务网络。优化阵地设置,通过“社情民意大走访”,今年以来收集群众服务诉求140个,改造党群阵地功能室21个,新增文体健身室、舞蹈瑜伽室、阅览自习室等功能室,定期提供便民服务、休闲娱乐、文化阅读等服务,优化活动空间面积达20%。

聚焦多方合力,提升治理质效。发挥红色效能,以党建为引领,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红色服务体系”,设立“红色议事会”。通过党建联席会、“宁”说我办议事会、信访月例会等平台,整合派出所、城管、交警、监督委员会、党员及居民多方力量,今年以来,已在三级党群阵地召开47次议事会,解决了非机动车停放等55项民生问题。激发治理活力,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推行“有事专找‘红色小管家’”机制,聘任151名“红色小管家”,建立“问题收集—反映—解决—反馈”的闭环管理。组建由不同群体党员构成的“红色移动调解室”,快速响应调解需求。今年以来已收集1449条建议,闭环解决1440件。提升治理温度,成立高新区首家街道级社区公益基金“幸福‘宁’家”专项基金建设,联动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爱心社会资源参与基层治理,形成多元力量协同参与居民服务的格局。与驻区单位、“双报到”单位合作为慈善先锋开展“微心愿”活动,帮助14户困难家庭、44名困难儿童、8名困难孤寡老人圆梦,着力形成互帮互助互惠、共建共享共赢的服务模式。

聚焦群众需求,强化服务升级。融合优质资源,充分发挥高新区法律援助站、“宁”聚力党建联盟作用,联动合肥市公益律师团、长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马老师心理咨询室等共建单位,结合群众多元化需求,梳理五大类服务清单85项,推出法律服务、心理咨询、婚姻调解特色服务窗口,今年以来共接待群众来访咨询约580余人次,电话及现场咨询案件约218件。聚焦青年成长,打造“宁少年宣讲团”“科里科气遇长宁”等青少年服务品牌,开展品牌活动182场,参与人数3500余人次,引领青少年参与红色教育、小区治理、环境提升、志愿服务等,让党群阵地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加油站”。做实为老服务,结合三级党群服务阵地打造老年学校4个,开设书法、太极、柔力球等课程14门,招收学员700余名。将每周一设置为“宁”距离服务·便民日,提供义诊、义剪、配钥匙等服务,全年服务群众达5000余人次,切实打通为老服务的最后一米。关爱两新群体,将党群阵地与两新服务结合,提供热可纳凉、冷可取暖、雨可栖身、急可如厕、渴可饮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餐可加热的“八可”服务。共享社区食堂资源,针对性推出小哥专属套餐和“一元特价菜”,有荤有素每餐低至10元。每周一、三、五定期开展小哥法律咨询日活动,服务小哥200余人次,实现党群服务与小哥需求的双向奔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