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山市徽州区司法局深入推进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借鉴“礼为先,法为度”“鸣官诉讼”“分层级解纷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徽州法治文化“传家宝”,善用“数字”解纷,强化协同治理,积极探索新时代徽州基层社会治理新“枫”景。2023年以来,全区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84起,调解成功783起,调解成功率99.87%。38个村(社区)先后获评国家、省、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传承徽州法治文化,探索治理深度。“法景”融合,打造法治文化新阵地。创新打造法治文化阵地10余处,依托公园、广场、文化阵地、景区(景点)、执法司法场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等载体,将法治文化有机融入徽派山水园林之中,图文并茂宣传宪法、民法典等;联合政法、公安、退役军人、市场监管、文旅等区直部门,打造专题类法治文化阵地,串珠成链,丰乐河流域法治文化带初具雏形,让老百姓“出门见法 心中有法”;探索“法治+戏曲”“法治+快板”,传唱法治精神;巧用“法治+非遗”,借力渔灯会、舞草龙、徽州竹雕等非遗活动、文创品,让“法”看得见、摸得着,韵动法治文化生命力。“法旅”融合,打造景区法治新“枫”景。立足西溪南千年历史文化名镇地域特色,构建“线上线下平台联动+资源整合+源头预防”涉旅纠纷化解运转体系,在规范市场主体运营、保护游客合法权益、增强旅游体验感等方面,亮特色,出实招,不断擦亮“法旅”融合司法名片。“法理”融合,提升法治认知新格局。搭建“溪事茶舍”,组建调解“溪事队伍”,通过“吃茶评理”的传统方式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化解邻里纠纷;在调解过程中探索“主动介入法”“冷热处理法”“换位共情法”,释法明理,定分止争,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立足数字解纷先行,提高治理速度。“码”上联系解民忧。以“一站式”解纷为导向,以数字平台为载体,全区推广宣传“解纷码”小程序,及时介入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坚持资源共享、部门联动,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解纷码”52个村(社区)全覆盖,2023年以来,通过“解纷码”上报矛盾纠纷576起,成功调处565起,成功化解率98.1%。“云”上共治提质效。依托“一站式”安徽特色解纷体系平台,设置手机“皖事通”APP“预约人民调解”申请入口,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解纷服务;深化“e治理”平台管理运用,实现问题菜单管理、一站式办理、一次性办结,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融“媒”互动添活力。充分运用党员群众议事群、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常态化发布法治宣传信息,就纠纷处置、政策咨询开展互动交流;在区法律援助中心、8个基层司法所开设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智能终端,设置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治宣传及徽州法治文化等特色专栏,让群众享受“指尖上”公共法律服务。
强化协同治理并进,拓宽治理广度。编织基层“网格”,延伸治理末梢。创设富山“解忧杂货铺”,组建“解忧队”,设置“解忧账本”,将矛盾消除在“网格”,推广“富山解忧”工作法,打造“徽州解忧”基层治理品牌。凝聚“银发”力量,提升治理动能。整合全区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等“银发”资源,组建调解员队伍、法律明白人队伍、普法宣讲团,开展司法救助、未成年人守护等活动,通过建言献策、传递法治好声音,激活基层治理强大“引擎”。挖掘“善治”点子,赋能治理水平。借力信用村“和美积分”平台,围绕平安建设、矛盾纠纷调解、公共安全、禁毒反邪、信访等,合理设置,量化标准,积分奖励,将“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以常态常治,促长效长久,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吴吉安 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