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天气转凉,眼下正值木耳种植的关键期。近日,走进旌德县庙首镇东山村食用菌木耳种植基地,远远地就看到一排排乳白色的菌棒有序排列在田间。菌棒上,一只只肉嘟嘟、黑绒绒的小木耳像一朵朵小花绽放着,放眼望去,黑压压的一片,长势喜人。
看着黑黝黝的木耳争先恐后地钻出菌包,负责人戴长青高兴得合不拢嘴:“从做菌、养菌、困菌到催芽、采收各环节,我们都按照标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上日常管理到位,黑木耳乌黑光润、纹理清晰、朵形整齐、嗅之清香、质量上乘、产量喜人,我相信肯定能卖个好价格。”
今年三月初,东山村村委会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气候条件和资源优势引进优质经营主体,建成了能够容纳20万棒黑木耳的种植基地,占地35亩,专门用于发展地栽木耳试验种植。
地栽木耳种植与棚内木耳不同,种植地栽木耳可直接将袋料露天放置在田间地头进行栽培,极大地扩宽了栽培区域,缩短了生产周期,适合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同时,这种回归自然的栽培方式既显著提高了生物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又保障了产品质量,真正做到天然无公害。
一位东山村村民乐呵呵地说道:“今年是我在这里干活的第一年,从开始的平场地、起垄,到铺薄膜、摆菌种,再到7天后的全面采摘,我全程参与,每天能挣120元,在家门口干活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在外面打工好多了。”
据了解,目前基地共种植黑木耳20万棒,可轮番采摘6-7次,预计年产量可达5万斤,总收入可达150万元,带动当地村民、脱贫户近30余人就业,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4000余元。
“这是个带领村民致富的好项目。目前看来,黑木耳长势非常好,质量和产量也不错,可以说是初战告捷。”村书记秦钱富说道,“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种植基础上,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流转闲置土地,打造‘公司+农户’种植模式,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