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阳县黄湾乡坚持党建引领,整合多方资源力量,编制“党建、调解、服务”基层治理“三张网”,促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编制“党建网”,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引擎”。该乡持续推动“党建+网格”深度融合,形成“党委-党组织-党小组”三级党组织体系,实现党领导下的“一网统管”。选优配强基层治理“领头羊”,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的关键环节,紧贴农村、农业的实际,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远教站点等为载体开展常态化教育培训,通过组织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活动、选派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赴长三角地区强村名村跟班锻炼等方式,全面提升村干部基层治理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
编制“调解网”,绘就基层治理美好“枫”景。“老乡,你反映你肢体残疾,身体瘫痪,生活困难,要求低保由B类升级到A类,我们联系了相关部门进行了入户走访、翻阅材料,根据政策确实不符合要求。但是,针对你的难处,我们已联系了帮扶干部,我们大家将从其他方面来帮助你,帮你渡过难关。”10月13日,黄湾乡人大代表左宗玉耐心地向来访人解释道,并得到了其认可。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党建+基层治理”品牌,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完善队伍建设,该乡设立8个乡、村调委会,共有37名调解员,定期召开调解员培训会,着重培训调解技能,提升调解成功率。
开展普法宣传,针对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民生工程、土地纠纷等矛盾隐患集中领域,开展普法宣传进企业、进工地、进社区活动,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加强排查力度,组织各村(社区)专干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定化解方案,对重大信访事项实行领导包保化解。同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信访调解工作,重点选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五老”人员参与矛盾调解,2024年以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43件,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访一次”。
织密“服务网”,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我们现在都搬迁到安置点了,居民环境好了很多。但是有些居民把公共区域当成自己‘地盘’,乱搭乱建,毁绿种菜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好的习惯得改。”“对!建议行政执法队要多巡查、对于不文明现象进行劝导、整改。”近日,黄湾社区网格员罗宗宝在安置点走访时群众纷纷向其反映道。
该乡聚焦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治理重难点问题,示范带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结合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等重点工作,组织各村(社区)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到户宣传相关政策,排查矛盾纠纷,了解群众困难,听取意见建议。
组建7个村(社区)志愿服务队,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24年以来,先后帮助群众解决防汛抗旱、移民迁建、环境整治、路灯维修等急难愁盼问题百余件,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葛晓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