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省财政厅“软质小麦新品种大面积丰产稳产综合技术集成与转化”项目示范应用观摩培训会在蒙城县召开。省农业农村厅农业资源与环境处、省农技推广总站、省土壤肥料总站、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蒙城县各乡镇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及项目组科研人员共计8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观摩会主要展示了项目组研发的新型生物有机肥和破僵碎土施肥播种一体化新机械。
针对软质小麦高产高质生产需求与砂姜黑土“易旱易涝、适耕性差、肥力水平低”的特点,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科研人员从砂姜黑土区筛选有益的土著微生物菌株,通过菌种复配及多菌混合发酵技术,制备成增效复合菌剂,后以鹅粪为载体经低温造粒工艺,成功研制出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砂姜黑土专用生物有机肥。
“这个新型生物有机肥料更适宜于砂姜黑土生态环境,施用后可大幅度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具有显著的改土培肥、有利作物增产的效果。”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武际介绍,为解决砂姜黑土适耕性差及新型生物有机肥深施技术需求,该所科研人员配套研发了“破僵碎土施肥播种一体机”。
“传统整地方式往往造成耕层变浅、土壤紧实,旋耕后地表仍有一些块头较大的坚硬土块,影响作物播种质量。”武际说,该机械能够一次性完成犁耕、旋耕、捡拾破碎坚硬土块等多道工序,促进土壤有效耕层建立,同时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
项目实施以来,通过新肥料、新机械及新技术等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构建了以耕作措施优化和有机物料深施为核心的耕地与产能双提升综合模式,在全省多地进行了示范和推广。
“通过成果转化与应用,示范区土壤有机质提升5%以上,耕层厚度增加5cm以上,小麦增产10%左右。通过节本增效,农民每亩可增收180元以上。”武际表示。
来自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和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专家,还围绕耕地质量提升、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技术,做了专题讲座。
蒙城县副县长张明生表示,此次观摩培训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省财政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新进展与新成效,也为蒙城县乃至皖北地区小麦增产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记者了解到,全国砂姜黑土面积约为371.9万公顷,其中安徽省砂姜黑土面积为164.74万公顷,约占全国砂姜黑土面积的45%,广泛分布于涡阳、蒙城、利辛、怀远、固镇、埇桥、灵璧、泗县、临泉等县河间平原。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根本在“地”,关键在“技”。
“对砂姜黑土进行改土培肥,是推动粮食产能提升的重要举措之一。”省农业农村厅农业资源与环境处处长陈爱民表示,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科研人员推出的改土培肥新招,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为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增添了强劲的科技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