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阳县总铺镇坚持“党建+人才”引领发展,聚焦“速度、准度、温度”,从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完善人才匹配机制、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三个方面出发,打通人才工作发展堵点,为推进乡村振兴进程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畅通成长通道,加快培养人才“速度”。镇党委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定期组织召开青年人才交流座谈会,收集青年人才对于自身成长的困惑和相关建议。今年以来,总铺镇累计举办了9场人才交流座谈会,共收集并整理了7大类共计26个具体问题。针对不同岗位、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近、中、远期培养、扶持计划,多渠道、多方式培养人才。
建立“师带徒”人才传承机制,鼓励经验丰富的乡村人才与新入职或年轻人才建立师徒关系,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传授技能和经验。与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农业科学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形成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培训活动,邀请众多行业专家和学者深入基层一线,为乡村人才传授实用的种植、养殖技术和农业经营管理知识,培养出一批农业技术骨干和致富典范。
完善匹配机制,提升调配人才“准度”。对镇内各类人才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包含基本信息、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兴趣爱好等内容的全镇乡村人才信息库,由专人定期更新和维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特点,对人才进行分类管理,如农业技术人才、项目管理人才、农村电商人才等。实施“人才+项目”精准对接,根据全镇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制定人才引进和调配计划。
建立乡村人才流动机制,鼓励乡村人才在乡镇内部和跨区域流动,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镇党委通过前期摸排,积极联系并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创业指导,一批批有志青年回到家乡,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优化服务保障,展现关怀人才“温度”。成立人才工作小组,由镇党委书记担任组长,镇组织部门具体抓人才工作,各党支部协同抓,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针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保障,如提供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降低人才流动成本。
对在乡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通过设立村民荣誉榜、发放物质奖励等方式,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营造更加优越的人才发展环境,总铺镇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便利。
通过广泛宣传人才政策和先进典型,在全镇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各类人才在总铺镇这片热土上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陈玉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