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近年来,郎溪县姚村镇妙泉村立足“生态美、文韵厚”的资源优势,把文旅产业作为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推进漂流项目建设、鸦山古道修缮,同步夯实相关旅游基础设施。
“鸦山生态美,漂流响龙峡。山水添新景,旅游富农家”这是姚村镇妙泉村民间文艺爱好者林思凡最近创作的打油诗,其中提到的“漂流响龙峡”就是妙泉村今年开建的郎溪响龙峡漂流项目。
该项目建设点位于姚村镇妙泉村,上下站点的位置分别在妙泉村鸦山组和姚家塔组,总长度约4.1公里,落差约55米,为该村精品示范村建设中的产业提质增效类项目,实施主体是郎溪国控集团,资金来源为社会资本,总投资约5100万元。
“目前,漂流上站点及下站点的游客服务中心、公厕等主体工程已竣工,漂道整治完毕,拦水坝、滚水坝等8个坝站建设也已完工,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正在抓紧扫尾。”姚村镇党委书记陈敬亭告诉记者,项目全部竣工后,对姚村镇的全域旅游发展是一个质的突破。
漂流项目所在的妙泉村永丰河,一路青山逶迤,溪流蜿蜒,风景秀丽。新景点的开建,增添了旅游业态,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增收的机遇。
今年52岁的村民陈慧,曾在县城做过多年的餐饮生意,乡村旅游的春风召唤她返乡创业——开办了一个主打特色土菜的农家乐。
“以前,有不少游客来鸦山游玩,到了饭点却找不到吃饭的地方。我就萌生了在家里做餐饮的想法,今年4月开张了这个农家乐,正巧漂流线路从家门口经过。”陈慧开心地说。
10月下旬,秋意正浓。农民在田间忙着秋收秋种,工人在建设工地忙着赶工期。
归正桥面条石、安装石质护栏、垒砌桥头护坡……距离响龙峡上站点(鸦山)仅百米之远的地方,10多名工人师傅在“一清桥”等3座古桥的修缮工地有序忙碌。
“这3座古桥修缮,属于鸦山古道保护性修缮工程的一部分,今年6月底启动的,古道及古桥修缮现已接近尾声。”施工现场负责人李丁告诉记者,古徽道东线郎溪段保护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由郎溪县文化和旅游局申报实施,古道长约682米。
据了解,徽杭古道东线郎溪段始建于清代顺治年间,由姚村镇妙泉村姚家塔组起始,分为东、西两线,交汇于宣州区水东镇。较为出名的是东线,其主要路段位于妙泉村的鸦山岭,因此又叫鸦山古道。2013年,鸦山古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旅产业是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之一。但文旅产业是个慢热型产业,前期投入大、收益见效慢、回报周期长。姚村镇将鸦山古道修缮作为文化传承保护类项目,纳入妙泉村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内容,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
“实施鸦山古道保护性修缮,既是修旧如旧保护文物,也是向新而为,让古道及其承载的厚重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魅力。姚村文旅融合发展,也将藉此开启新的篇章。”陈敬亭表示。
和美乡村,宜业为基。依据郎溪县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实施方案,妙泉村拟定了包括响龙峡漂流、鸦山古道保护性修缮在内的14个建设项目,总投资2.79亿元,其中产业提质增效类9个、文化传承保护类各1个、生态绿色发展类3个,人才培育与治理有序类合并为1个,这些项目工程,既有各级财政投入,也有乡村建设集团和社会资本投入,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