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郎溪县钟桥街道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以“小板凳会议”为抓手,撬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杠杆”。
锚定“干”字,小板凳夯实战斗“大堡垒”。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小板凳会议”为工作抓手,深化落实“四下基层”制度。街道领导班子结合分管工作,深入村(社区)、组、企业一线,以小板凳代替办公桌,面对面倾听“民声”、心贴心解决“困难”、实打实转变“作风”、高效能促进“发展”。
完善党员“1+N”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结合“小板凳会议”,有效整合网格内的各种资源和力量,进一步发挥党员在基层治理中先锋模范作用,汇聚基层治理的“红色合力”,把“小板凳会议”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书写“一线”的为民“答卷”的重要载体。目前街道辖区合理划分网格42个,成立党组织22个,配备网格员97名,不断健全“4+N”网格管理体系。
紧扣“讲”字,小板凳创新理论“大课堂”。为了改变传统理论宣讲模式,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接收”,确保群众愿意听、听得进。依托网格党支部,充分发挥“小板凳课堂”在党群“充电蓄能”的阵地作用,把政策法规、时事热点从会议室搬到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及时传递党的好声音。
精心组建一支由街道干部、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的“小板凳宣讲团”,用“大白话、土方言”向群众讲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零距离把理论讲透彻、政策说明白,将三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群众能够切身感受“民生福祉”。今年以来,共举办“小板凳大课堂”55期,受众党员350余名。
聚焦“实”字,小板凳解决民生“大问题”。借助“小板凳会议”搭建民情沟通平台,聚焦医保就业、邻里纠纷等热点问题,党员干部与村民面对面、话家常式的谈心交流,形成由“现场提问-共同商议-解决难题”的工作机制,让“民声”变“民生”,架起党群服务“连心桥”。
深化“小板凳”党建活动,党员带头,引导群众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环境整治、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提供新思路、金点子,实现干群协商从“拒之门外”到“半掩门扉”再到“热情相迎”的转变,构建“党建引领、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今年以来,通过“小板凳会议”收集群众各类困难诉求、纠纷96件,收集并落实村民意见97条。(姚玉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