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法官,我的事儿让您费心了,帮我和孩子们修复了关系,真的很感谢您。”年过八旬的花某紧紧握着承办法官的手向其表达谢意,并向淮北市烈山区法院提出撤诉申请。
事情还要从近日的一起赡养纠纷案说起。花某与丈夫育有三名子女,其丈夫因病去世,花某本人也患有多种疾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每月靠着微薄的退休金,不仅要应付生活开销,还要承担雇佣保姆和医疗费等多种支出,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由于三名子女一直不愿承担对母亲的赡养义务,无奈之下,花某将三名子女全部诉至法院,要求三被告按月支付赡养费。承办法官耐心听取了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并深入了解案情后,发现原被告之间存在着很深的误解和矛盾,尽管老人的赡养问题有相关法律可以遵循,但简单一判了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老人的赡养问题。
本着“调解一个案件、重拾一份亲情”的原则,承办法官立即组织开展调解。调解过程中,法官一方面从法律、伦理、亲情等层面与花某的三名子女交流谈心,并结合典型案例释法说理;另一方面,引导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通过亲情感化、情理劝导,充分体谅彼此的难处。
最终,花某与三名子女达成了和解,双方冰释前嫌,花某撤回了诉讼请求。事后,花某来到烈山法庭当面表达了对承办法官的感激之情。(孟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