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要闻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合肥把这件事做到了No.1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祁海群 2024-11-08 11:26:09 责编:胡明兵 张文洲 实习编辑 李子彦

f16add882e4fbcca103a34909042685.jpg

“你们眼前的这段桥体,是三跨一联,长度100多米,共安装了68个监测传感器,24小时监测桥梁的‘健康状况’。”11月7日上午,在合肥市包河大道紫云路跨线桥下,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合肥院)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李舒,和记者聊起了这座桥“暗藏”的高科技。

几乎同时,在合肥滨湖新区洞庭湖路与广西路交口东南角的人行道上,合肥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中心运维工程师王健飞、唐亚,正打开井盖,对井盖口下方安装的燃气激光监测器进行常规巡检。

“这个点位地下管线错综复杂,有一根2011年的钢制燃气管线,管线上方有一个燃气阀门井,旁边还有供排水、电力、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线,风险隐患大,而周围有4个小区、3所学校及幼儿园,人员密集,因此被评估为较大风险的电力井的监测点。”清华合肥院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侯龙飞说,自从安装了清华合肥院研制的可燃气体监测仪,已成功预警燃气泄漏事故492起,保障了合肥市燃气管网的安全运行。

d6df6d34e5453aacbc91a2393e05918.jpg

    城市桥梁、燃气管网、交通设施、供水管线、电力系统……这些维系城市正常功能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安全运行的“生命线”。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影响,城市内涝让多地排水系统经受巨大考验;有的城市地下管网年久失修,引发燃气爆炸等安全事故;有的城市发生地面塌陷或桥梁垮塌……如何守护好城市“生命线”越来越受到关注。

2013年,合肥市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清华合肥院,打造全国首个公共安全领域产学研用基地。2015年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已完成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项目一期、二期、合肥市高风险区域燃气监测预警项目及四县一市城市生命线全域覆盖。通过“点、线、面”结合,全面覆盖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消防、水环境、综合管廊等8大领域,布设100多种、8.5万套前端监测设备,实时监测137座桥梁、7316公里地下管网,逐步建立起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立体化监测网络。

在清华合肥院的监测大厅里,几十块电子屏幕实时监测着全省乃至省外部分地区的城市生命线的安全,该院执行院长袁宏永自豪地说,合肥不仅是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的“起源地”,更将这件事做到了全国的No.1,而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我们将激光监测带进了百元时代——城市生命线中的监测仪器,既要可靠,又要便宜,才能大规模应用,如今我们研制的仪器价格已经能控制在百元上下,这就意味着,将来,居民家里、小饭馆里的燃气表都能自带报警器,安全系数得到极大提高”。

4e8012814b91a4df46be173fa2144c8.jpg

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的实施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应急管理部高度肯定合肥市形成的工程科技与管理科学创新成果,总结为“清华方案·合肥模式”,推荐在全国300多个地级市推广实施。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项目”获“2023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合肥,正在为持续提高城市安全韧性不断探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