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海阔你与我,
可会变,多少次,
迎着冷眼与嘲笑,
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
——《海阔天空》
——题记
1979年2月的寒冬,她出生在一个老旧的、藏在江淮平原最角落的一个小县城里。她的出生如同这个小县城出生的每个女孩一样——平常得毫无新意。
5岁前,她并未多流露出她的不同。如同家中大院的每个女孩——童花头,棉布衫,苹果似的脸蛋上染着霞般的绯红。可5岁后,家中的亲戚先是发现了她的不同。
姨姥节中来家里做客,兴高采烈地与她嬉玩。而逐渐的,姨姥发现了她的不同,笑容消失了:“你家娃咋不理人呐!”姨姥那尖声的,带着一点惊讶意味的“不理人”,使姥姥姥爷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而来,真正用心地去观察她们的女儿。
他们逐渐发现,自己的女儿实是独特——当别家孩子聚在一起玩跳皮筋、捉迷藏时,她在院中的空地上数蚂蚁,看蚂蚁搬家;别家的孩子中午躺在家中呼呼大睡时,她躺在草垛上凝望白云和掠过的飞鸟;别家孩子傍晚忙着嬉耍游戏时,她坐在院中最高的梧桐树上看落霞……姥姥姥爷不愿弄懂她小小脑瓜中究竟藏些什么奥秘,他们只愿她像一个普通孩子一样有个快乐、肆意的童年。
于是,在她还未满六岁时,姥爷就将她送进附近的学校里学习。越来越大,她对绘画的天赋开始逐渐显露。她也越来越痴迷于她的那一块画板。她画鱼、画鸟、画天空、画云、画河、画林……她用她所理解的世界。那调色盘上的赤橙青蓝构造着、组建着她的天地。
1993年,她升入了高中。她对色彩和图画有着超凡的热爱,可她无心于课本的学习。再多的绘画奖状,也挽不回姥姥姥爷那颗为她的成绩而焦急的心。姥姥姥爷的心急如焚她熟视无睹,仍一心沉醉于自己的世界中。
姥爷家当时订了一份报纸。她在绘画之余,也时常阅读报纸作为消遣。一日,她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北京天安门阅兵仪式的新闻。随即的,她那颗小小的心被震撼了。这时她真正意识到,在这落后的小县城外,还有更加精神、更加广阔的大千世界等着她去探索去发掘。
同年五月,一首Beyond乐队的歌红遍了大江南北。在学校广播、院中的大喇叭、家中的收音机里反复播放。她爱极了这首歌。这歌的名字为《海阔天空》。日后,每当她劳累、失意时,这首歌总是于她脑中出现,激励着她未来前进的道路。她开始刻苦学习。“不为别的,只是为了不留在这个地方,做着大抵与我父母所做相同之事,我想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她如是与我说。
经过三年起早贪黑的奋发努力,她终于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来到自己一直向往的大城市。大学毕业后,她也找到一份自己心仪的工作,也未辜负当年绘画的梦想,成为自己梦想成为的人。她,骄傲又不凡地要将这平凡的一生过得精彩非凡。她,使我敬佩,也值得我学习。
她,就是我的母亲。
每当我问她是如何改变心境,“成长”起来的,她总是神秘地笑笑,告诉我:“我以前是最爱‘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一句,可现在,我却欣赏‘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一句。”我听后,顿时肃然起敬。
最无畏、最精彩的一种人生,应该就是心中怀着自己的海阔天空,也从未放弃过理想,仍然自由自在,高唱我歌了吧。
一曲海阔天空又响起来了。 (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王忆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