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庵街道:“四善一体”社区慈善服务 在基层治理创新发力
来源: 2024-11-23 18:58:11 责编: 陈亮

近年来,合肥市蜀山区三里庵街道按照《合肥市“四善一体”社区慈善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积极探索慈善助力基层社会救助的有效模式,逐步打造集社区慈善项目策划实施、社会公益力量参与、社区慈善募捐、公益慈善组织赋能、慈善氛围营造、慈善人才能力提升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级慈善服务综合体,形成具有蜀山特色的“四善一体”社区慈善建设新模式。

多方参与,汇聚爱心。依法设立慈善基金账户,用于辖区的困难群体帮扶和社区基层治理。组建“社区慈善基金管理小组”,制定完善社区慈善基金管理相关制度,并对慈善基金使用和慈善服务开展等进行监管。三里庵街道慈善服务综合体以竹荫里社区为中心,以公益慈善项目为载体,带动社区、社区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商户、居民等多方参与的社区慈善生态。将社区慈善基金打造成为社区公益爱心“蓄水池”,以小资源撬动大服务,为有需要的困难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帮扶和支持。

精准立项,多元服务。按照蜀山区“一街一体、一社一品”规划要求,以困难群众需求和社区基层治理为导向,以慈善服务项目为驱动,“五社联动”机制为抓手,社区慈善基金为补充,社工站提供技术支持,街道积极探索“慈善助力基层治理有效衔接”试点工作。通过整合辖区慈善服务资源、建立专业项目服务团队、多样化的社会救助等方式,创新打造街道级慈善项目“社会救助服务站”1个;社区级慈善项目“健康伴我行”“桑榆有乐”等3个;社区慈善微创投项目“丝竹传韵”“相绘西园”等5个,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精准解决社区居民的急难愁盼,推动社区慈善项目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规范建设,孵化组织。竹荫里社区在慈善服务综合体,按照“政府鼓励、社会参与、民间自愿”的方针,在社会组织孵化园的支持下,支持和引导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两新组织等孵化培育成为社区慈善组织。现有培育和孵化各类社区社会组织6支。分别是面向社区外部:弘扬社区慈善文化,引入更多社会公益资源参与社会救助,促进慈善公益事业的多元化发展的组织;面向社区内部:以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急难救助的目标,推动社区慈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实现社区慈善组织培育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着力打造社区居民“家门口”的慈善救助圈。

发掘人才,弘扬文化。慈善服务综合体遵循“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培养理念,以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为依托,重点培养一批符合社区慈善发展需求,从事公益宣讲、筹集款物、捐赠管理等具有理论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社区慈善人才队伍,夯实慈善救助理论基础。主要参与社区慈善文化、理念宣传;社区慈善项目设计、指导、评估、监督;社区慈善活动的组织实施等,各类人才在慈善服务中化身宣传员、指导员、劝募员和监督员等角色,提升慈善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近年来,三里庵街道慈善服务综合体共入驻爱心企业83家,撬动社会资金(资源)18万元,创建社区慈善项目9个,组织孵化社区公益慈善组织6个,培养社区慈善劝募员、慈善志愿者126位,制定7类慈善帮扶服务清单,建设10类社区基层治理人才库,开展政策宣传、社会融入、健康义诊、生活帮扶服务等37场,累计服务特殊群体1462人次。通过助老、助残、助贫、临时救助等渠道发放慈善救助资金3.12万元、基本生活保障物资2.1万元。以实际行动践行困难帮扶,让慈善事业成为三里庵社会救助的“温情底色”。(郝珊珊 陈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