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基层矛盾纠纷不断、群众诉求增多的新形势,临泉县单桥镇创新基层群众思政工作方式,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基层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探索出以“心理茶馆”为抓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径。成立“善桥志愿服务队”,向群众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并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化解群众心理问题和基层矛盾纠纷,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步伐。
危急时刻担使命
在疫情防控期间,临泉县单桥镇“善桥志愿服务队”顺势而为,充分发挥心理志愿服务专业优势,打造集理念引导、机制建设、模式创新、突发性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等于一体的基层思政、心理疏导服务平台,线上向全镇群众开通“抗疫心理服务课”,在心理层面对群众进行心理疏导校正工作,先后组织40多名各地心理学专家开展线上心理服务互动,吸纳800名镇村志愿者参与,开展了28场专题活动,受众群众达84000人次,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为常态化做好基层群众思政工作,让理论、法律、文化、道德的“阳光”照亮温暖群众心里的每个角落,“善桥志愿服务队”在单桥镇设置“心理茶馆”,定时定点免费接待民众,倾听群众呼声、化解心理症结、帮助解决思想认识等方面的问题,收到了良好成效。
以茶为媒抚心灵
“心理茶馆”以喝茶为沟通媒介,秉承“以心为本、用心灵温暖心灵”的服务理念,主要开展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矛盾调解、舆情收集、社会救助等服务,慰藉群众心灵,培育健康心理。
目前,“心理茶馆”有35名值班志愿者,主要由心理咨询师和社工师组成,吸纳部分党员干部和创业成功人士,注重发挥“六长”(派出所所长、农技站站长、医院院长、敬老院院长、学校校长、乡镇村长),“五老”(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作用,设立“留守儿童心理关怀分队”“婚姻家庭调解分队”等七大功能分队,轮流深入各村开展理论宣传宣讲和志愿服务活动。“心理茶馆”每天有两名志愿者值班,定点定时接待群众,对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和调解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对特殊人群设计“儿童心理档案建设”“长者倾听计划”等专门服务方案,开展理论宣讲进网络、科普知识“四走进”、创业人士“连心桥”、心理科普“大喇叭”、家风宣传“小剧场”等特色服务。
提前干预暖民心
“心理茶馆”秉持理论引领、心治前置、法治跟进、德治相随的矛盾化解新思路,从群众的实际心理需求出发,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行为如不良社会现象、邻里矛盾纠纷、夫妻离婚纠纷、婆媳关系紧张、劳资劳务矛盾等暂不需要进入司法程序的社会事件进行调解。心理志愿者主动深入社区、乡村,了解群众可能存在的矛盾,邀请矛盾双方到“心理茶馆”“喝茶”或现场驻点调解,倾听群众心声,积极回应、主动化解群众思想认识和心理问题。
截至目前,“心理茶馆”累计开展社会心理服务660例,其中,心理疏导427例、矛盾化解157例、社会救助61例,青少儿童心理危机干预33例、中高考心理减压226例、“全能神”转化21例、“打早除小”7例。2021年10月,“心理茶馆”项目被中国心理学家大会评选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优秀项目”;2021年12月,单桥镇(心理茶馆)被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联合评为“全国十佳社会心理服务地区”;2023年,“心理茶馆”基层治理模式获评全国乡村振兴创新案例。(赵怀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