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太和县赵集乡不断完善“民声呼应”工作机制,将矛盾化解关口前移,力量下沉,从“信息收集、群力化解、排查预防”上下功夫,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民呼我应,接诉即办。该乡将“民声呼应”工作与基层治理、信访等工作深度融合,完善工作方法和流程,从信息接收、信息响应、工单办理、及时回访等环节的办理时限和责任人,压紧压实“首问负责、接诉即办”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主要领导牵头,分管负责,明确班子成员、部门及村“两委”干部的责任,让群众诉求有地方说、有人解决。
部门联动,有诉共调。利用乡综治中心“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对群众反映的各类纠纷、警情、诉情、访情录入智慧政法平台,对一般矛盾纠纷由村“和事老”“和大嫂”进行化解,用“身边人”化解“身边事”。对于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化解难度大的复杂疑难问题,在领导包案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把脉“会诊”,共同分析研判,对症化解。今年以来,通过“党政+专班”会诊、联动化解疑难复杂问题23件,以高质量工作成效提升群众满意度。
关口前移,未诉先办。为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让纠纷从源头得到预防,依托“网格化”管理机制,每个网格明确一名网格员、和事老、和大嫂及包村干部等力量,坚持日常排查、召开恳谈会、常态化走访、纾难解困等,及时了解、发现、掌握各类隐患和苗头性问题,从被动响应变成主动出击,让问题从群众反映转变到干部提前“预见”,让问题在走访中得到发现和解决,在萌芽中消除,从源头上减少了不和谐因素的发生。(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