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德市柏垫镇粮长村,有一个曾经让人心生叹息的念母岭自然村。“念母岭,最难搞,民风也不好,过去很多事情在那里都搞不下去”,这是过往的无奈叹息;“什么时候能像粮长村其他自然村那样美丽整洁”,这是群众心底的热切期盼。就在两种声音的交织中,念母岭踏上了一场破茧成蝶之旅。
听村里的老人们说,念母岭,以前叫“牛母岭”,传说宋朝岳飞出征途中路过此地,想念母亲,由此得来地名。曾经的念母岭,是粮长村的一块“心病”。这里脏乱差现象严重,房前屋后杂物横七竖八,路面阴暗狭窄,无功能用房破烂不堪。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斤斤计较,信访问题频发,村里几次尝试改变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使得念母岭声名狼藉,想改善的人也没了信心。
转折发生在2024年,“千万工程”经验如同一束光照进了这片困境之地。粮长村两委敏锐抓住机遇,决定将念母岭作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示范点。怎么干?共建共治共享成为基本遵循,群众唱主角、干部来指导成为行动指南。
老党员王克昌率先表态:“书记,我的破旧不用的小房子,你放心,我带头自己拆!”村民王建军也全力支持:“书记,只要村里干事情,我全力以赴。”在他们的带动下,拆破拆旧工作迅速展开。群众纷纷主动清理路边树木、竹子,在外居住的人家也回乡装修房屋。然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无功能破房、旱厕拆除困难,占地、乱堆放等问题频出,还有人想从项目里捞好处。但念母岭的村民组长们没有退缩,“有什么不好搞的、不配合的,我们上。”王明震、汪国清、金永刚齐心协力:“有困难我们上,年龄大的说不通,就做年轻人工作,发动全体人员一起商量。”就这样,一个个难题被攻克,新民风逐渐取代旧顽疾,念母岭从矛盾多发的“信访村”变为和谐稳定的“四无”自然村。
如今的念母岭,处处是活力满满的实干场景。微信群里的一声号召,男女老少齐上阵。在家的精心收拾房前屋后,男士砍树劈柴,女士清扫整理,孩子也跟着捡树枝,在外的家庭特意安排时间赶回。锃亮的柏油彩虹路、清澈的河面、修缮一新的篮球场,还有那承载着历史与美德的岳飞故事墙绘,都在诉说着这里的巨变。“现在念母岭,家家房前屋后整洁,跳广场舞、打篮球也有地方了,道路宽了、路灯也亮了”,在浙江省安吉县工作的村民郭家明言语中满是自豪。从昔日的混乱落后,到如今的整洁和谐,念母岭在“千万工程”引领下,实现了从“老大难”到美丽乡村的惊艳转身。
念母岭的变化,不仅在于环境,更在于人心。曾经的自私、计较被谦让、顾大局取代,中华传统美德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焕发生机,岳飞“精忠报国”“先大家后小家”的精神通过墙绘融入这片土地。
“‘千万工程’推动了民风深层次向好转变,我们要让念母岭从试点变示范点,再成精品样板点并在全域推广。”粮长村党总支书记戴正陶感慨道,“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挖掘‘千万工程’精髓,持续发力,相信在党群齐心、共建共治共享下,念母岭的明天会更加灿烂夺目,粮长村的振兴梦必将照进现实。”(徐泽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