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岳西县菖蒲镇一群来自各村充满热情的农民文艺爱好者齐聚在该镇港河村乡村舞台,轮番上演以非遗黄梅戏为主,兼以歌舞、快板、独唱为辅的歌舞戏曲节目,欢庆新年的到来。本次演出活动是由菖蒲镇便民服务中心主办,该镇港河村村委会承办,菖蒲镇老年学校全程参与的一场乡村节庆专场文艺演出。
活动现场这些农民演员载歌载舞,全部是自编自演自导的节目,展现了多才多艺的一面,体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为山区农村观众带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
戏曲表演更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笔者现场了解到,节目有黄梅小戏《上寿》《补背褡》《打补缸》等,还有黄梅戏选段《花园会》《蓝桥汲水》《槐荫树上声声唱》……文艺爱好者们用精彩的演技和深情的唱腔,演绎了多部经典戏曲片段和小戏,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最后在《难忘今宵》大合唱中结束当日的文艺汇演。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弘扬了传统戏曲文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据悉,黄梅戏与岳西潜水有着深厚的联系,岳西县位于皖西南、大别山腹地,潜水河穿境而过,流经菖蒲镇,串起岳西县、潜山市、怀宁县三县多个乡镇。这里有着丰富的戏曲文艺传统,黄梅戏便是其中之一。曾经这里黄梅戏班社种类繁多,包括灯会班、轻便班、季节班、职业班等,它们活跃在潜水河流域的各个村落,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生活。
特别是岳西县菖蒲镇,这里的黄梅戏氛围尤为浓厚。菖蒲镇大部分村落都临潜水河而建。新中国成立前后,每个自然村都办有灯会,每个灯会都有由青少年组成的小型戏班,所唱有高腔、弹腔,还有早期黄梅戏(时称采茶戏)。1949年以前这里菖蒲镇以张翰班,又称“良友班”为代表的黄梅戏班社不仅在当地演出,还走出大山,到更广阔的地方去展示黄梅戏的魅力。
岳西县还积极推动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和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黄梅戏。例如,在岳西县菖蒲镇毛畈村,就搭建了一座精美的黄梅戏主题艺术大舞台,将当地的农业公园打造成集特色产业、旅游、黄梅戏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公园,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除此之外,还有菖蒲镇毛畈村、菖蒲村、港河村等地众多黄梅戏爱好者、黄梅戏票友常常组团、或以老年学校和黄梅戏演出公司的形式,走村串巷在山区各地演出黄梅戏,传播黄梅戏。黄梅戏与岳西潜水的关系密不可分,它们共同构成了岳西县独特的文化景观。(王先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