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皖北、皖中、皖南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建成省疾控中心新P3实验室,到2030年全省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超95%,建立省级疾控大数据中心,实现全省传染病疫情“应急指挥一张图”……
近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公布《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要从重塑体系、完善机制、提升能力、建设队伍、加强支撑等5个方面,采取20条举措,推动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健康安徽建设。
建设3个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
根据实施意见,安徽将改革重塑疾控体系,强化疾控机构核心职能,做强省疾控中心,做优市县疾控机构,稳妥有序推进疾控中心与卫生监督机构整合。建设皖北、皖中、皖南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发挥辐射支援与示范带动作用。推进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到2027年,市县标准化率达到85%。
同时,强化医疗机构疾控职能,督促医疗机构落实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将疾控工作履职情况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落实公共卫生或预防保健科室规范化要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等直接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的科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25%,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
实施意见指出,安徽将健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将建设省市县监测预警中心和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实现全省公共卫生数据汇聚融合、智能分析与共享。同时,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建立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
健全重大疫情救治机制
根据实施意见,安徽将全面提升疾控能力,在涉及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传染病救治、行政执法、重点传染病防控、公共卫生干预、健康宣教等9种能力上进行提升。
到2027年,形成机制完善的风险评估工作体系,且全省具备独立流调能力的专业人员不少于1000人。将建成省疾控中心新P3实验室,建设国家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安徽中心、国家重大疫情确证重点实验室,增强“一锤定音”检验鉴定能力。构建疾控机构、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海关等组成的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实现检测数据实时共享。
同时,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实现全省传染病疫情“应急指挥一张图”。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建成省及区域性传染病防治基地,推进各市传染病专科医院和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独立院区建设,强化综合、儿科、呼吸等重症救治床位建设。挖掘华佗医学、新安医学疫病防治经验,推进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建设1个省级、2个区域性中西医结合传染病救治基地。
此外,实施预防接种服务提质行动,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率达到100%。维持高水平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到2030年全省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超95%。
建立省级疾控大数据中心
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安徽将大力培养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将疾控人才培养纳入江淮英才计划医疗卫生平台统筹安排。实施公共卫生分领域分层级首席专家制度。试点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探索建立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交叉培训制度,推动医防人才双向流动。开展定向公共卫生医学生培养项目。
实施意见明确,安徽将优化人才评价使用,完善职称评审标准,坚持分层分类评价,合理设置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突出贡献、能力和业绩,调整不合理的学历和资历要求,减少奖项和人才称号等限制性条件。
在加大支撑保障力度方面,安徽将建立省级疾控大数据中心,健全疾控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机制。以省预防医学科学院为龙头,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医疗机构为骨干,打造一批科技创新支撑平台,提升疾控科技研发与转化应用能力。加强区域性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同防控,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联防联控、湖区五省血吸虫病联防、疟疾五省联防等区域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