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销海外的白玉蜗牛、浑身是宝的梅花鹿、土里生金的蚯蚓……在固镇县仲兴镇一个个特色养殖场内,乡村版“神奇动物在哪里”正精彩上演。
返乡创业致富有“鹿”
“成年梅花鹿一年只繁殖一次,现在正是梅花鹿的配种期,我们已经掌握了繁殖技术,目前梅花鹿存栏达到80余头。”在仲兴镇红旗村的耿哥梅花鹿养殖场,负责人耿书斌望着栏里越来越多的梅花鹿不禁喜上眉梢。
“别人走过的路我不想走,要做就做点不一样的。”几年前,耿书斌从杭州返乡创业,经过多次市场调研,他将目光投向了梅花鹿养殖,开启了创业之路。
养殖场内,梅花鹿正悠闲吃草,圈舍内外清爽干净。“梅花鹿抗病能力极强,吃得较少,我们在草料的选择上就更得精细。”面对梅花鹿养殖的陌生领域,耿书斌多次赴东北考察学习,如今成了养殖梅花鹿的行家里手。
俗话说,鹿身百宝。梅花鹿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眼下,耿哥梅花鹿养殖场已形成集中养殖、采集鹿茸、鹿血、销售鹿酒于一体的“鹿”产业链。
“去年,我们在鹿茸、鹿血采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鹿小蚌’鹿茸酒。”耿书斌笑着介绍,“鹿小蚌”既有梅花鹿的元素也有蚌埠的元素,希望鹿茸酒能够成为区域内知名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目前,耿哥梅花鹿养殖场平均月销售额达到10万余元。“虽然梅花鹿产业刚刚起步,但已有不少村民产生了和我一起养殖梅花鹿的想法。”耿书斌表示,既然选择了回乡,就不仅要把特色养殖做大做强,未来还要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小蜗牛渐成“牛”产业
“比养猪风险小,比养牛利润高。”仲兴镇赵桥村村民余漫家门前的大棚内,养着数万只特殊的“牛”,一只只拇指大小拖着褐色螺壳的白玉蜗牛,“乖顺”可爱。
“白玉蜗牛繁殖速度快、生长周期短,一只蜗牛一次能产出100多颗蛋,这些蛋从孵化到销售只要3个月的时间。”从2023年11月开始,余漫尝试白玉蜗牛特色养殖,她告诉记者,白玉蜗牛养殖成本较低,技术要求也不高,可以“零门槛”入行。
发展特色养殖,销路是关键。白玉蜗牛因其肉嫩鲜美、高蛋白、低脂肪,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等特点,备受消费者青睐。“现在国内白玉蜗牛市场还未成熟,但其综合利用价值高,我们的白玉蜗牛主要卖给广东等地的收购商。”余漫表示,同村还有其他村民养殖白玉蜗牛,大家互通市场信息,可以保证销路不愁。
“白玉蜗牛养殖,让村民们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村集体也想参与进来。”赵桥村党支部书记赵海军表示,未来将引导养殖户由“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
小蚯蚓“串”起循环农业链
走进位于仲兴镇陀西村的益磊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坤正带领工人准备黑羽鸡饲料。记者注意到,除了菜叶、米糠等常规饲料外,在黑羽鸡的“饭碗”里还加了不少的蚯蚓。
“蚯蚓蛋白质含量高,可以增强黑羽鸡的抵抗力,提高鸡肉和鸡蛋的品质,用作饲料只是蚯蚓养殖的用途之一。”赵坤告诉记者,在他的合作社内,小蚯蚓串起了生态循环农业链。
该合作社利用畜禽粪便养殖蚯蚓,在消解农业废弃物的同时,蚯蚓排出的粪便可作为优质有机肥料,种植有机蔬菜,实现绿色种养循环。此外,蚯蚓也可加工成富含蛋白质的饲料,卖给养殖企业。
“蚯蚓的肠道相当于一个小型的转化工厂,它可以将不利于植物吸收的腐殖质转化为营养丰富的有机肥。”赵坤告诉记者,现在蚯蚓粪的价格在每吨300元左右,合作社也对外出售一部分蚯蚓粪。
“我们还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赵坤介绍,合作社内种植了葡萄、草莓等高端水果,饲养了山羊、土鸡和小香猪、兔子、天鹅等萌宠,吸引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游玩,沉浸式体验生态农业。
特色养殖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我镇将持续加大对特色养殖业的引导与支持,聚力打造‘一村一品’,积极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子。”仲兴镇党委书记邱成志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