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驻村帮扶 共绘振兴新画卷
来源: 2025-01-16 15:57:58 责编: 何兰

一座座大棚拔地而起,一块块光伏闪闪发光,一面面文化墙美轮美奂……1月8,当人们走进涡阳县高炉镇代集村时,一下子就被眼前那独特而迷人的风光给惊艳到了。

49e39ffcda13598de847b08655dd011

“羊肚菌现在是发菌期,这白色的是菌霜,菌丝生长良好。”在该村祥捷种植家庭农场羊肚菌种植大棚里,负责人王辰一边扒开地膜拿起一个营养包,一边对前来走访的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李红光兴奋地说。

代集村原本是一个无产业、经济落后的贫困村,在驻村工作队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下,如今全村踏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近年来,帮扶单位省信用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不断选派驻村工作队深入代集村开展帮扶工作。通过精准规划、资金投入与技术指导,注重发挥村小产业“集群”效应,助力乡村振兴快速发展。

李红光介绍,他是驻涡阳县高炉镇代集村乡村振兴第九批选派干部的一员。从第七批开始他就和驻村工作队进村帮扶。代集村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丰富的农业资源,具备发展特色种植业的优势。

“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提高农民收入,驻村工作队发展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羊肚菌种植项目,并与祥捷种植家庭农场合作,共同推动项目落地实施。”李红光说,省信用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资金支持52万元人民币,用于大棚建设、菌种引进、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

“3个月后羊肚菌就可采摘上市,预计一个大棚可采摘两茬350至400公斤鲜菇,每公斤市场价可卖80块钱,产值效益3万元左右。18个大棚经济效益达50多万元,当年可收回成本。”王辰说,他不仅要负责管理经营羊肚菌大棚,还要按照要求每个大棚每年向村里缴纳0.8万元,用于村集体收入。

李红光介绍,代集村实行小产业+农户+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模式,引导村民积极发展特色农产。现如今红薯粉丝、肉鸽养殖、“涡河”生态无公害鸭蛋、新阳腌辣椒、大蒜等种植,全村涌现出种养加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20多家,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

“多年来驻村工作队争取帮扶资金,全村早已实现水泥路‘村村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村特色产业向科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逐渐形成产业有发展、集体有收入、群众有收益的乡村振兴新图景。”该村党总支书记邵米娜说。(蒋庆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