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法院+工会”劳动纠纷多元化解落地见效
来源:汪坤 记者 王清 2025-01-21 14:43:37 责编:王清

近年来,六安市两级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同工会、人社等部门的密切协作,积极推动劳动纠纷多元化解,助力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

依法平等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坚持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维护企业发展并重原则,在执法办案中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依法妥善审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高度重视对劳动群体权益保障工作,对劳动报酬追索、工伤保险待遇兑现、群体性纠纷等劳动争议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及时化解矛盾。依法保障女性劳动者、超龄人员合法劳动权益保护。依法审慎把握好民生权益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引导企业规范用工,支持企业依法行使用工自主权,促进就业岗位和劳动关系稳定,保障用人单位生存发展、有序运转。2024年,全市法院共依法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732件,调撤552件,调撤率31.9%,市中院调撤率达48.6%,有力维护了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依法保障新业态劳动者权益,准确认定用工主体和劳动报酬。当前劳动纠纷案件既有传统劳动模式下的拖欠劳动报酬、劳动关系认定、工伤保险待遇、养老保险待遇损失、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等类型纠纷,同时,新业态下的外卖骑手与平台企业、网络主播与经纪公司之间劳动争议数量逐渐增加。新业态领域,劳动用工模式不同于传统用工,在管理方式、报酬支付及工作时间更加灵活多元、复杂多样。部分平台企业将相关业务层层转包,连环外包,为劳动者在发生劳动争议后,选择用人单位制造障碍,规避其作为用人单位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2024年,该市两级法院共审结新业态劳动争议共17件,主要类型为外卖骑手与平台企业、网络主播与经纪公司之间产生的纠纷。该市两级法院通过具体案件的审理,依法认定劳动关系主体,通过裁判案例指引,规范新业态领域劳动用工。

深化“法院+工会”联席会商机制,推动劳动争议前端化解。全市两级法院与两级工会召开联席会议,建立完善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协作配合机制。全市七家基层法院与总工会实现全对接,入驻调解组织8家。霍邱县法院创新“调解员+法官助理”的结对联调模式,即聘用4名退休法官和1名律师作为“法院+总工会”调解员,与法院抽调的法官助理结对共同开展调解工作。金寨县劳动争议诉调对接中心自2021年8月成立以来,共接收法院委派案件1569件,调解成功1112件,调解成功率达到82%。金寨县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被安徽省人社厅、安徽省总工会评为“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全市法院2023年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081件,2024年受理案件1890件,同比下降38.7%,劳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高效快捷地为当事人争取权益,实现定分止争,有力减轻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时间精力,节约了大量宝贵的司法资源。

积极延伸审判职能,促进劳动争议源头治理。综合运用司法建议、法治宣传、巡回审判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用工、劳动者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营造良好用工氛围,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充分发挥司法建议参与社会治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功能作用,对于审判中发现的行业性、普遍性问题及时提出司法建议,督促企业改进工作。常态化开展“院长接访企业家、走访企业”工作,成立专门法律团队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对企业用工等方面的风险隐患提供“一企一策”司法服务,进一步强化劳动人事争议预防指导。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入开展法治宣传,与工商联联合开展“援法护企”集中普法活动,加大典型案例宣讲,提升劳动者和企业法律意识,营造企业尊权、劳动者敬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该市两级法院积极参与当前正在开展的治理欠薪冬季专项行动,高效办理欠薪案件,持续开展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行动,切实做好涉劳动者、农民工工资纠纷案件的审理、执行工作,依法保障劳动者、农民工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对新业态下劳动关系案件的分析研判,规范平台用工,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及时总结审判经验,做好对县区法院的相关条线指导。两级法院将继续加强同有关部门联动,促推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汪坤 记者 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