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会,话心声,谋发展。1月20日晚,在2025安徽两会首场“代表委员面对面”活动中,省政协委员黄保锁、张艳、张龙娃围绕“如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这一主题,畅谈履职感受,共话高质量发展,并接受了记者提问。
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振消费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省政协委员、民进省委常委、安徽民进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安徽岸香国际控股集团董事长黄保锁说。
围绕乡村振兴,他今年上会带来了两个提案。“一个是《关于提振农文旅消费,扩内需助乡村振兴的提案》,旨在挖掘农文旅消费潜力,以消费拉动乡村经济;另一个是《关于深化乡建人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聚焦乡村人才短缺的问题,力求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黄保锁建议以政府主导助力民宿发展,比如在民宿酒店项目开发运营方面,要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健康互动,真正做到示范引领。其次,要搭建活动载体,聚集流量,比如通过举办诸如村超、乡村旅游节等活动,提升乡村活力,带动发展。此外,企媒互融共建,强化引领,让主流媒体、平台帮忙吆喝,把品牌打响,名声在外,客人才会来。同时,也要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市场。
在深化人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他提出通过加大人才引进、强化技能培训、加强政策支持,为乡村振兴积蓄人才“活水”。
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黄保锁认为发展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是必然要求,农文旅融合是重要引擎。其中,“农”字要当头,“文旅”要做题,“融”字是关键。
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求真务实、措施有力、振奋人心。”省政协委员、致公党阜阳市基层委委员、阜阳市颍泉区副区长张艳表示,对于报告,她印象最深的是经济规模迈入5万亿新台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举措亮点纷呈、民生工作持续发力。
作为一名基层委员,张艳此次带来了两份提案,其中一份与社会基层治理有关。“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核心在于人的城镇化。基层治理的主体是人,服务的对象同样也是人。”张艳说,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大量人口向城镇聚集,农村人口随着迁移出现空心化的现象,不同背景人群的融合也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她建议以党建引领推动治理创新,同时高度重视治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持续推进基层减负,强化部门与乡镇街道联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还应优化政策资源配置,加强新转移人口的权益保障与政策引导,通过不断提升网格化管理的精度来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张艳说。
在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张艳认为,要把城市作为城乡融合发展引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新增2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拉动万亿规模的新增投资需求。
张艳认为,在城乡融合中,农村是发展基石,安徽还有大量农业人口生活在乡村,应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制改革。因地制宜,立足自身优势谋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同时还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吸引人才回流,促进农村经济繁荣,为城乡融合提供坚实基础。同时,把“城”和“乡”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战略谋划和统筹布局。这意味着城乡功能是互补的,市、县、乡、村的产业是协同的,除了功能的融合、产业的融合,还要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的规划,完善体制机制,打破城乡二元壁垒,实现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高效配置。
“最后,发展的落脚点是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发展乡村产业、推进乡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在城市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保障城市居民稳定发展。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共享城乡融合发展成果,提升全体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张艳说。
张艳还建议,在工作中要传承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运用“六尺巷工作法”与“一杯茶”工作法等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方式,充分调动“两委”成员、农村留守人员、社会组织及网格员等各方力量,发挥他们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推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与发展,更好地服务城乡融合发展。
强化林业碳汇科技支撑能力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碳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今年,省政协委员、民盟安徽农业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副院长张龙娃带来了《关于强化我省林业碳汇科技支撑能力》的提案,旨在促进我省林业碳汇科技创新、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与“双碳”目标实现。
“我省作为林业大省,林地占国土总面积的近1/3,拥有巨大的碳汇潜力。近年来,我省在林业碳汇领域先行先试,取得实效。”张龙娃说,为了更好地促进林业碳汇工作、发挥林业大省的资源优势,建议健全林业碳汇法律法规体系,为林业碳汇开发、管理和交易提供制度保障。加大林业碳汇科技创新与投入,为林业固碳增汇、碳汇计量和监测提供科技支撑。同时,提升林业碳汇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培养熟悉碳计量评估、审定、核证等领域的技术人才,满足林业碳汇全链条人才需求。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也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张龙娃建议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政策,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未来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近70%;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保障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受教育权利”“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扩大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覆盖面”等领域发力,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
同时,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城镇化潜力相对较大的是部分发展不是很充分的省会城市,以及地处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中小城市。以县域为突破口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县域是城乡联系最紧密的地区,最有条件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张龙娃说,还应建立健全都市圈同城化推进机制,培育和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强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作用。
“总之,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将其放到城乡融合发展的全局一体部署推进。”张龙娃表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