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点铿锵、高腔激昂……春节期间,东至县木塔乡省级非遗“鸡公调”剧团演员们的场场精彩演出,赢得满堂喝彩。
高腔吼起来,年味更醇厚。表演现场,《满堂福》《走广东》《太君辞朝》《薛仁贵征东》等“鸡公调”经典剧目轮番上演。舞台上,演员们一走一跳、一颦一笑间,将戏曲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舞台下,乡亲们看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掌声、喝彩声连成一片。
“太精彩了!春节回来能看几场家乡的‘鸡公调’大戏,近距离领略到了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更感受到了浓浓年味。”木塔乡横山村春节返乡的乡贤汪志平感慨道。
“500年前,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四大高腔之一的‘弋阳腔’,就流传到了皖赣边界的木塔乡,因唱腔似公鸡打鸣,被当地人称为‘鸡公调’,也一直是木塔地方的‘大戏’。新中国成立后,江西将‘弋阳腔’改革为‘赣剧’,安徽木塔的‘鸡公调’便被誉为‘弋阳腔’的活化石,入选了省级非遗。”木塔乡“鸡公调”剧团负责人苏小兰介绍,“鸡公调”名剧经久不衰,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正月的演出已经排到了月末。
“春节”申遗的成功,也带火了非遗。在木塔乡,人们“追着非遗过大年”的热情尤为高涨。非遗已成为全乡春节文化活动的主角,除“鸡公调”剧团演出外,还有几个老年大学的小型“鸡公调”队伍也将折子戏融入了村晚和民俗文化展演中,极大提升了节日文化活动的品位。
“接下来,我乡将进一步加强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聚焦队伍建设、文化惠民,并在走出县外、走出省外上下功夫,持续擦亮非遗品牌,助力文旅产业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木塔乡党委委员李耀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