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头条
春风常绿江淮岸——2025年全省春风行动推进活动在安庆举行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逸群 侯剑 2025-02-10 11:41:14 责编:侯剑 纵强 王逸群

 

25岁的李翌杰攥着手上一沓企业简介,正在挂满各类用工信息的招聘会现场四处寻觅着。

这里是安庆市体育馆,2025年全省春风行动推进会活动正在进行。来自汽车制造业、化工新材料、纺织服装、食品电子、医药环保、科技商贸等多个行业的215家企业带着1.8万个岗位火热“出摊”,静待求职者上门。

“想找一个能学到技术的工作。”本科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李翌杰滑动手机,直播间的主播正在热情地介绍企业推出的岗位和薪资待遇。2025年新年刚过,这个位于皖西南的传统劳务输出大市,正在见证一场悄然的变革。

从“候鸟”到“归雁”

2005年首场春风行动启动时,安徽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980万人,相当于全省每7人中就有1人漂泊异乡。当时,很多地方的乡镇干部要挨家挨户统计外出人数,统计表上大多数都填着“江浙沪”。

范如意就是其中一员。2004年高中毕业后,因为家庭条件所限,他没能去大学深造。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怀揣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这个年轻小伙背起行囊奔赴浙江,在一家机械夹具制造企业开始了打工生涯。

凭着勤奋和努力,他从一名学徒工,一步步成长为班组长、车间主任,再到厂长,完成了从“蓝领”到“金领”的蜕变。经历了积累与沉淀,2012年范如意在杭州开办了机械夹具制造公司,走上了创业之路。然而,对家乡的眷恋,始终记挂在这名游子心间。

2018年的“春风”把他唤回了家。安庆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提供了租金减免优惠,人社部门联合银行提供了50万元贴息创业担保贷款。如今,他创办的安徽鑫亿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企业年产值近千万元,带动就业人数达55人。“过去政府送我们出去,现在接我们回家。”范如意激动地说。

数据显示,省内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从2013年的840万人增加到2024年的2000万人以上。这场“洄游运动”的背后,是我省春风行动从“送岗位”到“造岗位”的质变:过去5年,安徽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5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超600万个,让曾经候鸟般的打工者,成为扎根乡土的“新农商”。

从信息鸿沟到数据平权

安庆市大观区龙山路街道,4年没有找到工作的许锭豪成功上岗了。这名2021年毕业的青年,因为学的是比较冷门的音乐表演专业,所以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刚开始是线下招聘没有对口的岗位,后来我发现别说是专业对口了,就是想找个合适的工作也变得很难。”在家待业期间,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他推荐了“三公里就业圈”搭建的求职小程序,“只用了2个月我就找到了现在的工作。”

从线下找岗到线上选岗,我省搭建的小程序、网络、短视频直播等数字化平台,正重塑劳务市场的权力结构。曾经,职业介绍所需要派大巴车到社区和村里拉人参加招聘会;如今,安庆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甚至为直播带岗的主播开设培训班——“要把招工信息讲得比带货更有吸引力”。

“过去是‘盲流’,现在是‘数流’。”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三公里”就业圈服务平台为例,2024年全省共有32万户企业发布招聘岗位440万个,对接服务求职者136万人次,35万人通过“三公里”就业圈实现就业。

当数字技术充分应用,这场持续21年的春风,开始吹散横亘在招聘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的信息迷雾。

从“单向输送”到“共生实验”

安徽盈创石化检修安装有限责任公司培训中心经理蒋昌德发现,招聘形势已经倒转:往年要到处“抢人”,今年坐在办公室就能接收安庆市人社部门定向推荐的技工。

“技术工人招聘周期长、适配率低,现在人社部门提前介入,按图索骥培养人才,新员工到岗即可上手操作。”他介绍,目前企业已有1206名持证技能人才,其中高技能人才占46.43%。

“我们通过构建‘培训+评价+就业’闭环模式,既保障重点企业用工,又促进本地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安庆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唐晓朦对记者说。

这种嬗变源自劳务协作的深层重构。作为安徽省首家民办新能源汽车培训学校,博铭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根据重点企业的不同需求,制定一企一方案。如,2022年,安庆市重点企业江淮汽车,希望缩短新员工到企业技能培训的周期,经过双方充分沟通,学校购买了一套新能源汽车实训设备,从装调、检测、维修等方面对即将要入职的新员工进行前期培训,以达到企业需求的初步技能。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类校企合作专业的就业率几乎是100%,实现了企业和务工人员双满意的目标。

更具突破性的就业探索已经在省际之间启幕。我省发起成立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源协作联盟和公共创业服务联盟。加强人力资源协作,推动人力资源、就业岗位信息共享和服务政策有机衔接、整合发布,联合举办区域招才引智高校行、青年学子暑期行、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协同推进创业型城市(区)建设,开展长三角区域创新创业大赛,加强长三角地区创业孵化载体交流合作。

当长三角GDP总量突破33万亿,安徽在其中扮演的不再是简单的劳动力“蓄水池”,而是区域人力资本重构的“变量因子”。

从解决“温饱”到书写“新篇”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采访发现,某公司开出万元月薪招聘高级技工,然而前来应聘的求职者中,很多不具备专业技能证书,企业抱怨“技工荒”,求职者困于“转型痛”。

这也凸显出春风行动的新使命。当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达15%,第三产业占比突破50%,全省劳务市场正经历从“体力消耗型”向“技能增值型”的跨跃。

如何破题?在宿松县昊润服饰的网店负责人李洪身上,我们或许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名从事服装店做网店销售工作的职工,平均每个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去年5月,她了解到县人社局会定期组织电商技能培训,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参加,“一个月的学习,不仅提升了我的个人能力,还拿到了技能证书,也让公司网络店铺销售上了台阶。”

“我们希望让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让广大用人单位及时招聘到急需的员工和人才。”省人社厅厅长王炜表示,我省坚持让就业“长”在产业上,强化产业创业就业“三业联动”,实施“家门口”就业行动,深入推进创业安徽建设,扎实开展“春风行动”,全面推广“接您回家”活动和“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促进就业机会更加充分、就业创业环境更加优越、人岗匹配更加高效。2024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5.95万人、创历年新高,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5.2%,全省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呈现出高校毕业生净流入、农民工快速回流的良好态势。

春风又绿江淮岸。活动现场,当“接您上岗”的专车从全省各地驶向用工企业,车窗内外已换了人间:曾经的打工者带着积蓄与技术归来,新一代劳动者怀揣“技能证书”奔向智能制造工厂。这场始于解决“温饱”的民生工程,正在书写新时代的新叙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