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庆市迎江区人民法院通过“法院+政协”联动机制,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仅用10天成功化解一起涉少数民族劳务合同纠纷,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2024年,马某(化名)在撒某(化名)经营的清真餐饮店务工期间,被拖欠劳务报酬14868元。因多次催讨未果,马某诉至迎江法院,要求支付劳动报酬及利息。案件经诉中委托,由具有少数民族界别的特邀调解员主持调解。
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充分发挥“双语”调解优势,克服方言沟通障碍,通过“背对背”调解找准矛盾症结。针对原告妻子临产急需用钱、被告因经营困难萌生退意的实际情况,调解员一方面引导被告分析经营利弊、重拾创业信心,另一方面劝导原告体谅少数民族同胞异地创业的艰辛。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分期支付劳务报酬,原告主动放弃利息诉求。
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承办法官与调解员协同开展线上调解、电子签章、在线申请司法确认等全流程服务,让远在外地的当事人“零跑腿”解纷。撒某在平台留言:“调解员耐心专业,既解了燃眉之急,又给了经营信心。”(潮桂生 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