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芜湖三山经济开发区强化党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引领,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发展优势,提升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积极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治理的有效途径,为城市治理注入“新”力量,努力实现基层治理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双向奔赴”。
红色聚能,引“蜂”筑巢。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外卖、快递、网约车、网络直播等服务行业和新就业群体,他们成为了服务市民生活、助力城市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着力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根据辖区内新就业群体分布情况,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资源,打造有温度、聚人气的“暖蜂芜优·驿家人”先锋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饮水、热饭、休息、充电、医疗急救等多样化“小微服务”,让新就业群体渴了能喝水、累了能休息、伤了能急救。同时,在驿站内还设立了心愿墙,定期收集新就业群体对驿站运营、社区治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驿站自建成以来已服务新就业群体640余人次,收集并解决意见建议27条,成为新就业群体的“避风港湾”。动员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深入街头巷尾,向新就业群体等发放宣传单页,详细介绍驿站站点分布图、站内设施以及提供的服务项目。对辖区内从事外卖服务、快递服务平台的从业人员进行了摸底建档,通过与美团和饿了么站点联系,摸排出辖区美团、饿了么固定和流动骑手共140余人,力争在最短时间内,以最高效率、最高质量,扎实推进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高质量开展,打造新就业群体发展的“红色引擎”。
红色动能,暖“蜂”护“新”。“这边老小区太多,楼号又没规律,找起来真费劲。”快递员和外卖骑手每到三华社区就吐槽。由于老旧居民小区众多,楼号编排毫无规律,多数被树木遮挡,难以辨认。快递员和外卖骑手进入小区后,常常需要“绕圈”才能找到目的地。属地三山街道三华社区党委以骑手诉求为导向,在辖区每个小区出入口的醒目位置张贴了“小区楼栋示意图”,标注单元号、快递柜位置、公厕分布等信息,并在小区门岗处设立了快递临时存放点,快递员和外卖“小哥”们一目了然,可以快速定位目的地,有效解决了“找路难”“进门难”的问题,将骑手的“吐槽点”转变为“新亮点”。2024年底,三山街道三华社区发现美团骑手姚光亮未缴纳医保,社区干部迅速行动,了解到他从企业辞职后,曾在“皖事通”APP上尝试自行购买居民医保,但没有成功。社区干部向姚光亮详细解释了相关政策,并主动提出在他空闲时协助其完成医保缴纳。然而,由于平时工作繁忙且对这件事不够重视,当姚光亮打算缴纳医保时,已经错过了2025年缴纳的期限。无奈之下,他再次向社区干部求助,工作人员立即与社保局联系,说明情况。经过4天的等待后,平台重新开通,最终帮助姚光亮完成了2025年医保的缴纳。“真的要感谢社区干部对我的关心!”姚光亮感激地说道。
红色赋能,展露“蜂”芒。做好新就业群体的党建工作,不仅让城市能够充满温情,还能汇聚起基层治理的全“新”力量。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走遍大街小巷、服务千家万户”的独特优势,画出服务大局“同心圆”,引导新就业群体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让党的影响引导新就业群体有担当,推动新就业群体在基层治理中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姚亮是一名退役军人党员,现在是美团外卖的一名“小哥”,工作之余,他总爱到“暖蜂芜优·驿家人”先锋驿站三华社区分站去歇歇脚,他始终坚持退役不褪色,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取餐和送餐的路上,顺手一拍,把小区楼道被占、下水管道外溢、楼道灯不亮等问题送到了社区网格群里。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卖“小哥”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中去。通过“骑手随手拍”活动走街串巷化身“移动探头”参与基层治理,为城市基层治理注入“新”力量。(陈楠欣)(审稿 程依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