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凤阳县板桥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再迎阶段性成果。板桥镇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核心抓手,推动农业生产向现代化、集约化转型。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超7万亩,覆盖10个行政村,粮食亩均增产300斤以上,农民人均收入显著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迈出关键步伐。
科学规划:从“零散田”到“万亩方”
板桥镇依托自然资源禀赋,结合G345国道沿线土地整治契机,按照国家高标准农田改造标准,系统推进土地平整、灌溉管网铺设、排水系统优化等工程。以头铺村为例,该村2024年完成2000余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全村高标准农田总面积突破6000亩,机械化作业率提升至90%以上,农业生产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政策赋能:多元投入激活土地潜力
为破解资金瓶颈,板桥镇创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通过财政补贴、土地流转激励政策及引入社会资本,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2025年,安乐村五标段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启动招标,总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社会资本参与度显著提升,形成资金保障与项目推进的双向良性循环。同时,全镇土地流转率突破65%,规模化种植占比达70%,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科技加持:从“靠天吃饭”到“智慧种田”
板桥镇将科技贯穿农田建设全链条: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年节水率达30%;实施土壤改良工程,有机质含量提升15%;引入无人机植保、智能监测系统,实现病虫害预警精准化。此外,镇农技站定期组织专家培训,累计培训农户2000余人次,推动传统农民向“技术型新农人”转型。安乐村民刘新云感叹:“现在种地用上新技术,亩产涨了300斤,收入又增加了!”
民生实效:稳粮增收双赢
高标准农田建设直接惠及民生。数据显示,改造后农田亩均粮食产量达1500斤,较传统农田增产25%,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超4000元。此外,项目还吸纳本地劳动力参与建设,累计提供临时就业岗位500余个,实现“家门口就业”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未来蓝图: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
立足“十四五”规划,板桥镇计划2025年新增高标准农田20000亩,同步推进数字化农田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土壤墒情、气象数据实时监测。镇长陈雪如表示:“下一步将强化建后管护,确保‘建成一片、管好一片、增效一片’,争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板桥样本’。”
从零散田块到阡陌纵横的“希望田野”,板桥镇正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笔,在江淮大地上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篇章。 (李其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