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你也有他的案件?我这也有两个,几年了都没解决!”近日,蚌埠市淮上区人民法院两名执行法官在讨论被执行人马某的案件时说道。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对话往往意味着案件执行到位的希望渺茫,尤其是面对那些长期逃避执行的被执行人。
执行法官在对马某的财产进行新一轮的传统调查及网络查询后,结果并不出人意料——马某名下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法官多次尝试联系马某,他均以生意失败、身体不佳且无业为由,声称自己无力偿还债务,案件执行一度陷入停滞。
转机出现在案件停滞一段时间后,一位民事审判法官主动联系执行法官,带来了一个关键信息:“你是不是有马某的强制执行案件?他在我们庭有作为原告的民事案件。”这一消息为案件的突破提供了重要线索。执行法官立即深入了解案情,迅速制作冻结裁定,并在该民事案件开庭前完成了相关法律文书的送达。
最终,该民事案件的被告,即马某的债务人,将19万元赔偿款全部转入执行案件账户,案件得以成功执行。
这一案件的成功执行,发挥了“立审执”协调机制在实际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执行效率。通过加强审判和执行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执行难题得到了有效破解,切实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下一步,淮上法院将持续深化“立审执”一体化机制,形成审执人员相互配合的大执行工作格局。(淮上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