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广德新闻
邱村镇: "家门口" 调解室创出 "和" 品牌
来源:封萌 陈志强 2025-03-05 12:06:21 责编:王展 胡明兵 张文洲

2024年以来,广德市邱村镇吉山村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精心打造“家门口”调解室。调解室巧妙地将传统文化智慧融入其中,让“千里修书只为墙”的历史典故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重焕生机,在这片土地上续写着新时代“六尺巷”的和谐新篇。

多元共治筑平台,矛盾化解不出村

走进吉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家门口"调解室的茶香伴着法律书籍的墨香扑面而来。调解室以法律明白人为骨干,以专业律师为顾问,依托本村“五老”人员建立调解队伍。形成"专业指导+乡情调解"的特色模式。

"我们就像村里的'全科医生',既要懂法理也要通人情。"调解员老李指着墙上的“党建织网 民心筑巢”的准则说,自调解室成立以来,已成功化解宅基地纠纷、茶园边界争议等矛盾2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图片1(1)

茶竹栗莓润乡风,乡土智慧化干戈

在调解室的特色展示墙上,"茶"问题、"竹"调解、"栗"度大、"莓"矛盾4个主题板块格外醒目。村两委创新将特色农产品融入调解文化:在茶香氤氲中化解田埂纠纷,借竹影婆娑调解邻里口角,用板栗的包容特质引导互谅互让,取草莓的甜蜜寓意调和家庭矛盾。

"喝着家里炒的茶,听着六尺巷的故事,火气自然就消了。"刚化解宅基地纠纷的村民孙某感慨道。据悉,这种"土味调解法"让90%的纠纷在首次调解中便达成和解。

图片1

三理融合显成效,古韵新声谱华章

调解室独创的"情理法三维调解法"成为破题关键:讲透"情理"唤醒乡情记忆,通过六尺巷故事让村民懂得"让他三尺又何妨";讲明"事理"梳理矛盾脉络,运用"茶桌议事""竹海夜话"等方式抽丝剥茧;讲清"法理"筑牢底线,邀请律师现场解读《民法典》相关条款。

在最近一起茶园承包纠纷中,调解员巧妙引用清代《桐城县志》记载的六尺巷典故,促成双方各让出1.5米通道,造就了新时代的"六尺巷"佳话。

7ccead466b62f4c584a19564851836d

“我们不仅要解当下事,更要育未来人。”村党委书记殷久胜说,调解室已成为村里开展法治教育、弘扬文明新风的重要阵地,定期举办的“法律明白人”培训,为村里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骨干力量;“最美庭院”“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如春风化雨般润泽着村民的心田,让文明新风吹遍山乡的每一个角落。

如今,吉山村被宁静与祥和所笼罩。茶园中回荡着村民们欢快的歌声,“家门口”调解室里也不时传出阵阵笑语。这座以“和”为灵魂的乡村,正以生动的实践续写着六尺巷文化的新时代传奇,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鲜活样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