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过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北综合试验站相关专家5年来的引种、选育、驯化,以及规模化种植,藜麦在临泉试种成功。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被誉为 “超级谷物”,其蛋白质含量高达 16%-22%,富含人体必需的 9 种氨基酸、膳食纤维及多种微量元素。近年来,随着全球健康饮食理念的普及,藜麦逐渐成为国际市场的热门农产品。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种藜麦,目前在甘肃、青海、山西、云南等高原山地已形成规模化种植基地,年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但在内陆平原还没有引种成功种植的先例。
2019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朱健康院士建议在临泉进行藜麦试种,皖西北综合试验站把藜麦列为特色经济作物专项,成立以安徽农业大学王云生教授为首的专家组,校县专家携手合作,共同开展研究攻关。2020年引种5个藜麦品种,2021年筛选出25个优良单株,2022年对藜麦种植技术进行了归纳集成,2023年3个徽藜系列藜麦品种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2024年与安徽省翠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藜麦种植示范基地,并延伸产业链,开发出藜麦酒、藜麦片等藜麦衍生产品,实现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高效转化。2025年,藜麦种植专家组继续与企业合作,在临泉开展藜麦种植、推广和选育工作,服务推动临泉藜麦的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
从经济收益上来看,以 2024 年市场数据为例,藜麦干籽粒收购价约为12-15 元/公斤,亩产量约200-300公斤,亩均产值达2400-4500元。扣除种子、化肥、人工等成本(约1000-1500元/亩),净收益约1400-3000元/亩,约为小麦的3-6倍、玉米的2-4倍。
随着健康消费理念的深入人心,藜麦作为优质蛋白来源,需求持续增长。藜麦深加工产品,如藜麦饼干、藜麦谷物棒、藜麦代餐粉、早餐麦片、酿酒原料附加值高,产业链延伸潜力大。藜麦在临泉的引种选育种植成功不仅为当地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也为临泉特色农业的发展又增添了一张亮丽名片。(郭具成 卢孟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