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焕新颜 幸福匡河展新卷
来源: 2025-03-11 08:47:13 责编: 王霞

匡河,位于合肥市蜀山区境内,天鹅湖上游,环绕天鹅湖文化商务区,北起东至路,西邻集贤路,南依绕城高速,北西南三面呈“匚”形。它抱旧城于怀,融新城之中,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绿树碧水宛如丝带,束在新城旧市之间。周边有湿地广场、松果广场、健身广场、主题公园,沿河商务、生活区密集,是一处集文化、休闲、时尚、运动、生态为一体的多功能蜀山生态文化打卡地、幸福河,阳光下的匡河波光粼粼,犹如“玻璃水”一般,清澈见底,一幅“一河清水润民心,两岸绿意映幸福”的壮美生态画卷再次呈现。

发挥河长制优势,形成管护合力。自2017年全面实行河长制以来,匡河建立区、街道、村居三级河长体系,设立区级河长1名,街道级河长2名,社区级河长7名。牢固树立“两山”理念,以解决复杂水问题为导向,发挥好各级河长牵头抓总作用、整合各方力量,解决好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严格各河长会议成员单位按照责任分工,各司其职,激发内生动力,一以贯之深化河长制任务落实。

聚力水生态修复,护好一波“碧水”。在匡河水位变动带或浅水区域,结合植物物候期和繁殖特征优化种植配置,从陆向到水向依次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形成层次分明的植物群落,利用根系直接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抑制底泥的污染物释放,促进微生物降解。结合PGRR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太阳能曝气系统、水循环系统快速提升溶解氧,抑制蓝藻爆发。通过物理截留、生物吸收、生态调控的复合作用实现水质改善和系统修复。目前以蒲草、芦苇等为主的挺水植物和睡莲为主的浮水植物生长面积总约5.9万平方米,以菹草、苦草、黑藻、金鱼藻为主的沉水植物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

强化岸线空间管控,普惠民生福祉。划定管理范围,落实岸线分区管理,划分“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开发利用区”四类功能区,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以“‘匡’住快乐 ‘河’你一起”为设计主题,设置了文化展示区、活力运动区和生态休闲区等多个区域。历史感满满的“南门库景区”、网红“匡河梅园”等风格各异的主题公园,组成“一带十二园”,通过不同季节的不同特色花卉植物,形成“合肥彩带”,成为合肥市中心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打卡地。

建立长效机制,加强专业化管护。滚动修编“一河一策”,制定现状问题清单、管护目标清单、任务与措施清单、河湖水系图“三单一图”。设立专管机构,组建专业水面打捞人员30余人,使用1艘大型割草船、2艘小型割草船、10艘打捞船,采用拉网方式清理水面垃圾、落叶、植物残体等,挖除过密植株,保障有序生长,收割表面死株,避免腐烂后二次污染,让“推窗见绿、亲水宜居”成为城市新常态。

下一步,蜀山区将继续压实河长制责任,进一步形成“巡、护、管”河道治理长效机制,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多方合力的河道治理新局面,共同绘就水清、岸美、人和的新美景。(胡亭亭/文 葛庆钊/图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