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春日暖阳倾洒在旌德县俞村镇桥埠村党群服务中心。现场,板凳围成同心圆,村民们手捧热茶,围绕村道修缮、灌溉水渠维护等日常大小事,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着。桥埠村党总支副书记喻功建手持笔记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详细记录,并不时插话询问细节。这是每月一次的 “民情碰头会”,让干部与群众实现 “零距离” 对话,诸多问题在田间地头得以解决,矛盾也被化解在萌芽状态。
“小事不出组”:民情直通,问题快办
桥埠村创新性地推行 “民情碰头会” 机制,以轻松 “拉家常” 的形式广泛收集群众诉求。通过 “网格员走访 + 村民提议 + 现场讨论” 三管齐下的方式,有力确保民生问题能够 “早发现、快响应”。今年以来,碰头会已累计解决诸如道路照明不足、农田灌溉设施老化等一系列 “家门口难题” 48 件,办结率达 95% 以上。村民张大爷对此深有感触:“以前反映问题得跑好几趟,现在在会上提一嘴,村干部马上就跟进处理,效率大大提高了!” 对于复杂问题,村里专门建立 “民情台账”,实行 “分级处置、限时办结”。例如,针对村民反映的 “前村路口窄” 问题,村委会承诺一周内协调推进村道拓宽事宜。
“枫桥经验” 落地:党建引领,多元共治
桥埠村以党建为核心纽带,将 “枫桥经验” 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实践。村 “两委” 干部常态化下沉参与碰头会,党员代表担任 “民情联络员”,每月定期汇总社情民意。村党组织牵头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研判,形成 “问题清单 — 责任清单 — 成效清单” 的闭环管理模式。同时,整合法律顾问、乡贤等多方力量,为村民提供政策解读、纠纷调解等 “一站式服务”。去年年底,两户村民因宅基地界线问题争执不下,法律顾问现场进行普法,党员乡贤耐心劝解调和,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幸福账单” 背后:机制创新,长效惠民
为巩固基层治理成效,桥埠村推出 “民生实事票决制”。借助碰头会广泛征集建议,再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从而确定年度重点工程。2024 年,村里通过这一机制成功完成 “抱团发展” 厂房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约 4 万元。
“基层治理关键在 ‘共’字。”桥埠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鲍昭华表示,桥埠村将推动 “民情碰头会” 与数字化治理相融合,通过 “线上民情码+线下恳谈” 双渠道,进一步织密服务网络。随着 “民情碰头会” 机制不断深化完善,一幅 “小事就地解、干群心连心” 的乡村治理崭新图景正徐徐铺展开来。(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