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善若水”润泽乡土——涡阳县青疃镇探索传统文化赋能基层治理新路径
来源: 2025-03-11 16:52:31 责编: 余红霞

3月的皖北平原春意渐浓,在亳州市涡阳县青疃镇会议室里,一场关于传统智慧与现代治理的对话正在展开。3月11日,涡阳县政法委“上善若水”调解工作法宣讲团走进这座农业大镇,将老子《道德经》的哲学智慧化为基层治理的实践密码,为全镇干部带来一场浸润着文化气息的治理课。

“上善若水”调解工作法巡回宣讲培训走进青疃镇

源于《道德经》的“上善若水”四字,在新时代调解工作中焕发出独特生命力。涡阳县政法委创新提炼的“五步调解法”,既是对“无为而治”的现代诠释,也是柔性治理的生动实践——从“行无为”的倾听疏导,到“释善意”的情感共鸣;从“晰法理”的理性引导,到“明得失”的利益平衡,最终实现“传大道”的文明教化。这五个层层递进的调解步骤,如同水之润物,悄然化解着基层矛盾。

“以前调解纠纷总想着速战速决,现在明白‘慢工出细活’的深意了。”参加培训的村书记祝传宝深有感触。在他看来,这种调解法最妙处在于“以柔化刚”的智慧:不急于评判对错,而是像水一样包容化解,既讲透“法理情”,更唤醒“真善美”。这种浸润式调解,让“止纷争”升华为“种文明”。

在青疃镇党委副书记杨光的工作笔记里,密密麻麻记录着运用新调解法的实践心得:“处理土地纠纷时,先让双方在安静的环境里泡茶倾诉;调解家庭矛盾时,请乡贤用方言解读‘上善若水’......”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创新,让传统文化不再是挂在墙上的训诫,而是化作田间地头的治理良方。

如今漫步青疃镇,村委会里悬挂着“水利万物而不争”的调解箴言,农家书屋也添置了《道德经》通俗读本。这种文化浸润式的治理创新,正悄然改变着乡村的治理生态--当基层干部学会“以水为师”,矛盾纠纷便不再是坚冰,而化作可疏可导的活水。从“上善若水”调解法的创新实践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治理方式的转变,更是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化的生动样本。当基层治理者学会从五千年文明中汲取智慧,那些镌刻在典籍里的哲学思想,便化作滋养现代社会的源头活水,润泽着乡村振兴的沃土。

青疃镇党委书记邓昌盛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化“上善若水”调解品牌建设,通过打造调解文化墙、培育“乡贤调解团”等方式,让传统文化智慧深度融入现代治理体系,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生生不息的涡河活水。(李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