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阜阳市颍州区三十里铺镇双寨社区工作人员运用“六尺巷工作法”,成功化解了一起因土地经营权引发的家庭矛盾,为构建和谐社区添砖加瓦。
事情源于社区内一位诉求人,她在家中排行老三。其在耿庄承包的土地,原本由母亲经营管理,由于母亲一直由二姐赡养照顾,两人此前就因土地和母亲赡养问题产生摩擦,积怨渐深。母亲去世后,土地仍在二姐手中经营管理,老三对此不满,强烈要求要回属于自己的土地经营权,双方矛盾就此爆发,甚至影响到了亲朋好友。
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迅速行动,运用“六尺巷工作法”中的“情理法”融合思路展开调解。首先是“深入调查,了解情况”,这是解决矛盾的基础。社区人员协调组织双方当事人及部分亲朋好友到村部。在调解现场,工作人员耐心倾听双方陈述,从情的角度,理解这是一个因家庭关系和亲情纽带产生的纠纷;从理的角度,明晰土地经营权归属是关键问题;从法的角度,明确土地承包相关法律法规。
然而,调解过程困难重重。诉求人和二姐在沟通时情绪激动,根本无法冷静讲述自身想法,导致事情难以推进。并且两人矛盾因言语冲突激化到双方亲朋好友身上,矛盾范围不断扩大。面对这些棘手状况,社区工作者积极运用“六尺巷工作法”的“耐心破局”策略。当双方情绪激动时,工作人员果断将他们拉开,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疏通交流。就像六尺巷故事中,张英通过家书劝解家人要宽容礼让,工作人员也苦口婆心地劝解双方当事人,从亲情的珍贵、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入手,让他们逐渐冷静下来。
对于被卷入矛盾的亲朋好友,社区工作者请来了村里能说得上话的村民和有威望的人员,一同开展调解说服工作。这些人如同六尺巷故事里邻里间的调和者,凭借自身的影响力,耐心劝说双方亲朋好友,让他们从激化矛盾的一方转变为调解大军的一员。大家一起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在持续努力下,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握手言和。二姐认识到土地经营权应依法归老三所有,老三也理解了二姐在照顾母亲过程中的付出,愿意在其他方面给予补偿。这场因土地经营权引发的家庭矛盾得以圆满解决。
这一案例充分展现了“六尺巷工作法”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它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通过深入调查、耐心调解,成功化解矛盾,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升级。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秉持“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包容精神,灵活运用“六尺巷工作法”,便能有效解决各类矛盾纠纷,营造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让基层治理之路越走越宽,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和谐有序的社区中安居乐业。(刘铖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