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和县税镇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以“和”字为核心,充分将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打造“和大嫂”品牌建设,塑造党建引领、生态振兴、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相辅相成的新态势,全力推动全镇集体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税镇镇以党建为抓手,推动各村积极开展示范创建工作。通过姚寨村打造出了“和大嫂”文化品牌,在村党委的领导下成立了村集体企业“太和县和大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由26名妇女同志组成了文艺宣传队,面向全镇及周边乡镇演出,采用舞蹈、小品、相声、花挑、小车、旱船、大鼓、抬花轿等充满乡土气息的文艺形式,自编自演各种节目,积极开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乡风文明、党的政策等文化活动,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该镇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和”文化落地的重要载体,以“一献四捐微奉献”为抓手,创新实施“美丽税镇”提升工程。推行“网格化+积分制”管理模式,将9个行政村科学划分为71个村组网格,配备59名信息采集员和12名镇村管理员,通过党员带头,动员群众参与房前屋后整治。整合资金112.54万元、物资15.35万件、劳动力4788人次、土地9.86亩,实施道路硬化、亮化工程,新建文化广场2处,打造“口袋公园”3个,村庄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2%。创新实施“月评季奖年表彰”激励机制,分两批选树80户典型的星级文明示范户、美丽庭院和清洁农家示范户,选树18名“三长”,形成“一户一景、一巷一韵”的皖北乡村风貌。
依托“和”文化品牌赋能,该镇探索出“文化引流+产业增值”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姚寨村集体企业创新推出“和大嫂”品牌延伸建设,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成立“和大嫂商贸有限公司”,通过售卖化肥、种子、农药、香椿芽等增加收入,获得经营性收入155.9万元;同时延伸产业链,通过到外省学习先进食品生产知识,自研“和大嫂”养生醋乡土特色产品;该镇积极拓展服务经济,“和大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广泛参与农村红白喜事演出,至今已有上百场表演。通过坚持“和”文化+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均有亮点:邹桥村依托林下经济,打造金蝉养殖公园,发展金蝉和“走地鸡”养殖,仅2024年7月份一个月的野生金蝉利润近10万元;陶寨村与四川农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采取“一麦一高粱”订单式农业,成功为村集体带来近40万元的经营性收益;马庙村到临近乡镇学习种植贝贝南瓜,孙楼村种植马铃薯作物,发展“大棚经济”正在如火如荼……
税镇镇通过“和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走出了一条“软实力催生硬经济”的发展之路。2024年全镇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936.82万元,带动就业800余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4家。税镇镇打造的“和大嫂”品牌已形成“一村一品”示范案例,如今,文化礼堂里的欢声笑语、美丽乡村中的忙碌身影、村办工厂里的机器轰鸣,共同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和谐交响曲”。(洪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