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3月22日夜,日伪军200余人突袭护大乡,胡国章带领民兵掩护群众转移,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4岁。”3月25日,天长市烈士陵园讲解员王冬兰,在给前来祭奠先烈的滁州军休干部们讲述当地抗日民兵英雄胡国章的故事。
清明前夕,天长市一堂堂涤荡心灵的“红武讲堂”,一场场人气满满的党史“一刻钟”宣讲,一次次“思政之旅”红色研学活动,让广大退役军人在学思践悟中淬炼思想、滋润初心。
据了解,去年以来,天长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铸魂育人作用,通过整合资源、选树典型、搭建平台等举措,打造“四个一”立体式思政平台,激活退役军人“军”的基因,激励广大退役军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再立新功。
打造一批教育基地。天长地处淮南路东抗日根据地,深入挖掘宣传罗炳辉、吴运铎、黄让之等革命先烈的故事,将地域红色文化融入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在《茉莉花》词曲作者、军旅作家何仿家乡石梁镇、梁明伦烈士家乡大通镇等地,建设6个镇级、25个村级退役军人红色服务站,在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建立红色展厅,组织开展经常性、主题性学习教育。选定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纪旧址等6个红色场馆,挂牌成立退役军人思政教育基地。
录播一批思政课堂。坚持“线上+线下”两向发力,讲好红色故事,强化典型引领,激发广大退役军人荣誉感、使命感。扎实开展退役军人思政讲堂、思政之旅、思政指导员工作室建设,每月录制退役军人思政大讲堂,邀请“模范退役军人”“兵支书”等先进典型,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利用App直播、新媒体推送等方式,提高“红色大讲堂”受众范围,《我的父亲李鸿武》网友点赞评论超10万人次。举办全市退役军人思政课交流展示活动,遴选《小棉袄》等18个精品思政课,录播《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思政课15期。
做优一批红色项目。组织实施了“青听兵语——百名老战士讲党史”志愿服务项目,让红色薪火代代传承。历时1年实地采访、挖掘、收集、整理、编撰百余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功勋老战士革命战斗故事,录制口述视频,编撰丛书3000册,创作音乐视频、红色宣讲、书法绘画、戏曲歌舞等红色50余部,微博网友点赞评论浏览超过1000万人次。传承全国“抗洪抢险模范民兵营长”李鸿武烈士精神,围绕烈士女儿、退役军人李乔英志愿服务事迹,创作微宣传讲《用巾帼柔情续写铁血荣光》,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培育一批服务先锋。选拔“兵校长”“兵辅导员”“兵教官”50余名,开展“开学第一课”等活动近百场次,受教育中小学生达6万余人次。“兵支书”任职的村(社区)集体经济80万元以上的超30个。开展“映山红・守护老兵”项目,联合医院、家政公司、电信,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拥军食堂等社会资源,常态化为71名重病退役军人、军属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助行、助餐、助医、助洁等服务。“映山红”退役军人入选全国千支退役军人守护家园志愿服务队,1人获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史九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