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凤阳县官塘镇山西村,安徽荔美密胺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60余台压塑设备有序运转,每天有2万余套密胺餐具从这里走向全国市场。这家今年2月正式投产的企业,通过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搭建就业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新活力。
政府搭台引凤来栖 企业扎根促发展
“政府帮助协调用地审批,还派专人协助办理证照。”公司总经理陈佩指着占地近3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介绍道。这一切起源于2024年初该镇举办的"叙乡情、谋发展"活动,出生于山西村的陈佩在肥西县发展顺利,受邀参会后萌生回乡创业想法。经过半年酝酿,当地政府主动对接,通过优化租赁政策、简化审批流程,仅5个月就完成标准化厂房建设,最终以年租金30余万元的优惠条件促成合作。这一举措不仅盘活了村集体闲置资产,更让企业得以快速投产,实现“轻装上阵”。
科技赋能产品升级 匠心打造行业标杆
步入企业展厅,数千款造型各异的密胺餐具整齐陈列,既有仿陶瓷的典雅器皿,也有色彩明快的创意设计。据技术负责人介绍,公司采用100%密胺原料,通过模压成型工艺,产品兼具陶瓷质感与抗摔耐磨特性,可耐受洗碗机高温清洗,且支持个性化LOGO定制。“我们的产品已通过国家食品接触材料安全认证,合作客户涵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电信和比亚迪等大型企业。”总经理陈佩自豪地说。
就业帮扶惠民生 产业振兴添活力
生产车间内,48岁的村民尹大姐正熟练操作注塑设备。“以前在城里打工,现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月工资5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虽然上班时长多点,但也比在外打工强。”像她这样的本地员工占企业总用工人数一半以上。据统计,企业已为山西村及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涵盖技术工、包装工、质检员等多个工种,预计年发放工资总额超300万元。
官塘镇副镇长陈玲表示:“这种‘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题,带动50个家庭年均增收超万元,形成‘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企业还通过岗前培训、师徒帮带等方式,帮助村民掌握专业技能,实现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型。”
政企联动谋新篇 乡村振兴正当时
“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开发环保可降解新产品,预计年产值将突破2500万元。”安徽荔美负责人陈佩说。目前企业正与高校科研团队合作研发植物纤维复合材料,推动产品向绿色化、高端化升级。目前,企业正与高校科研团队合作研发植物纤维复合材料,推动产品向绿色化、高端化升级。
官塘镇党委书记孙从阳表示,该镇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村民参与”的三位一体模式,已培育形成密胺制品、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随着越来越多企业扎根乡村,一条以特色产业带动就业增收、政企联动激活内生动力的乡村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余玲玲 宗官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