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春耕生产关键期。近日,在位于旌德县版书镇南关村的旌德县国飞家庭农场的油菜种植基地上空,一架植保无人机正穿梭作业,为绿意盎然的油菜田精准喷洒农药。
装药、起飞、定位、喷洒……在农机手方宏明娴熟地遥控操作下,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预先设定好的航线,在油菜田上空匀速飞行。机身下方的喷淋头喷洒出白色的雾化农药,均匀地飘散开来,没过多久,就为油菜披上了一层“防护衣”。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农业科技为春耕生产装上了“智慧大脑”。“喷洒农药的过程,以前靠人工,现在全程利用无人机实现精准投放,10分钟就可完成10到15亩田的施肥作业,极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率。”旌德县润和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方宏明对此深有体会。2023年9月,在版书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的指导下,方宏明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专门开展农业机械化社会化服务,配备了植保无人机、收割机、旋耕机、插秧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
“无人机不仅可以喷洒农药,还可以播种,施肥。每到耕种的关键时期,都有不少大户联系我们,等着无人机‘上场’呢!”谈起植保无人机,方宏明算起了一笔“经济账”,一年下来,他操纵无人机提供田管作业超万亩次,增收也有了新路子。“我自己本就是种田大户,也自学了无人机操作,拿到了农用无人机操作资格证,现在有了‘科技帮手’,种田省心省力,丰收也有了不少保障。”
“种粮用‘遥控器’,以前想都没想过。”旌德县国飞家庭农场负责人吕国飞说,“我种了100多亩土地,都是采用无人机‘飞防’,相比用人工,无人机喷药一亩田只需要10块钱,效率提高了,成本也节省了。”在吕国飞看来,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高、防治效果好等优势显露无遗。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植保无人机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一架植保飞机日作业量可达700余亩,作业效率约为人工施药的100倍。无人机施药穿透性更强,药效和防效也更好,能够有效降低农药残留、减少土地污染,还可以节约90%以上的药液量。”版书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道。
从过去的“会种地”,到现在的“慧种地”,不变的是土地,变化的是种植方式和效率。近年来,版书镇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强化科技赋能,紧盯粮食安全主线,广泛推广利用无人机防治病虫害和绿色防控技术、机械化耕作等,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机械化、高效化,为田间地头插上了“科技翅膀”。
“下一步,版书镇将围绕绿色防控、农药减量增效等目标,定期组织农业专家到田间‘把诊问脉’,进一步扩大无人机应用范围,全力保障粮油增产增收,让科技成果真正惠及广大群众。”版书镇相关分管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