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铜陵市义安区新桥办事处新建村朱冲山场,一片新绿映入眼帘:60余亩坡地上,一株株碧根果苗迎风舒展,村民们正忙着浇水培土,山间回荡着欢声笑语。这片曾经的荒山,如今正焕发出蓬勃生机,成为村集体经济转型的“希望田”。从资源闲置到产业破局,从单一工矿经济到特色农业探索,新桥办事处人大工委践行初心使命,调研破题,示范引领,凝聚人大代表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深入调研破瓶颈,当好发展“智囊团”。“一直依赖,我们村农业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村集体对辖区工矿企业依赖比较大,但企业效益波动大,集体经济发展也一样不稳。”新建村党支部书记坦言。面对产业结构单一、内生动力不足等难题,新桥办事处人大工委主动扛起责任,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山场、走访农户,全面摸清村集体资源禀赋。调研中,代表们发现朱冲山场千余吨杉木已过生长期,长期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在人大工委推动下,代表们迅速形成建议:通过公开拍卖盘活存量资源,腾出空间发展高效农业。从制定拍卖方案到全程监督执行,代表们既当“参谋员”又当“监督员”,最终以每吨505元的价格成交,为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这笔资金不仅解了村集体经济“燃眉之急”,更让村民看到转型发展的曙光。
躬身实干作表率,争当产业“排头兵”。“腾出山场只是第一步,关键要选准产业方向。”新桥办事处人大工委负责人表示。为确保产业发展科学可持续,人大代表们兵分两路:一方面请教农业专家山场土壤、气候条件,评估种植可行性;另一方面和周边乡镇、村考察学习,对比中药材、碧根果等经济作物的市场前景和种植效益。经过多方论证,碧根果因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产业链条长等优势脱颖而出。在种植启动阶段,辖区人大代表与村干部、村民组成“志愿植树队”,奋战山场,挖坑栽苗、培土浇水,完成首期60亩示范种植。代表们还推动建立“双免一包”机制:村集体免费平整土地、免费提供果苗,挂果后统一包销,彻底消除村民后顾之忧。眼见代表们“扑下身子干实事”,40余户村民主动加入,新增种植面积100余亩。
履职为民践初心,谱写振兴新篇章。从闲置山场到产业基地,从“工矿依赖”到“自我造血”,新建村的蜕变,凝结着新桥办事处人大代表的智慧与汗水。他们既是政策宣传的“传声筒”、产业转型的“助推器”,更是群众利益的“守护者”。如今,碧根果种植项目已纳入村集体经济五年规划,未来将延伸发展观光采摘、精深加工等业态,预计三年后可为村集体年增收几十万元。(詹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