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惠春风吹到田间地头
来源: 2025-04-03 19:03:43 责编: 何兰

全国人大代表刘茜于1995年成立了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养猪业务起步,逐步拓展到养鸡、养鱼、种树、酿酒、开发系列富硒食品等多个领域。为了共同富裕的目标,2022年刘茜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带领工作室成员研究富硒种植养殖助力乡村振兴。现带动农户种植富硒水稻、果蔬等6500亩;富硒养殖10万羽(尾)。社会化服务10万亩。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通过一对一指导,帮助15名年轻创业者快速成长,共同富裕。

创业初期,由于一无经验、二无技术,刘茜损失了近万元的资金,信心也受到了重重的打击。“心灰意冷的时候,是当地干群热情鼓励与开导,让我重拾了信心。”刘茜感慨地说。此后,她重整旗鼓,报名参加安徽省农广校培训,学习用科学方法指导养殖,饲养逐渐有了起色。不料,一段时间后,在管理尤其是财务核算和涉税方面的短板制约了合作社的正常运行,“组织生产上我尚有些实践经验,但内在管理方面却是一片空白。”刘茜如是说。正在她为此焦虑时,税务人员走上了门,既询情问需、释疑解难,又宣传涉农涉社方面的税收政策,还为加强管理出谋划策。“没想到,合作社竟然与税收有这么多的联系。在税务人员的建议下,社里配备了一名财务专业人员,化解了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刘茜说道。

随着生产资料成本的不断加大、刘茜通过多年的自学钻研、深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她与其他技术员大胆创新,从传统养殖向富硒特色多元化转换,在合作社实行的立体循环种养模式中,畜禽的粪便可以当富硒肥料用于渔场、果蔬、粮食、牧草的种植,收获的果蔬、牧草、粮食的下脚料又可用于动物养殖,增强畜禽免疫力的同时提高产品的口感和保健功能。虽已先后申请获得了6项国家发明专利,但刘茜认为合作社技术人员大多是本地农民,经过简单培训后上岗,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合作社仍然需要吸纳专业的人才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技术领先,同时需防范技术泄露或被模仿的风险。

谈到对经济发展的感受,刘茜认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较为迅速,特别是2024年以来,产品单价和销量都有所上升。如今,农民对于就业、收入以及教育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而通过建立新型农业合作社促进农业增效、增收、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刘茜建议加大对乡村人才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对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和扎根乡村的致富带头人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期盼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提供更多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合作社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有了人才支持和技术创新,我们心里就有底了,发展起来也更有信心。”刘茜说。她还希望税务部门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农业合作社的沟通联系,探索建立农业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的长效机制,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农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帮助其规范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吴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