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只鹿第一次长鹿茸的时候,我们行话叫毛桃,给它割掉是平桃,让它后面的茸基更加粗壮,3岁的时候,它会正式长茸。”近日,在庐江县汤池镇中份村梅花鹿生态养殖基地,“90后”青年张睿手持奶瓶走向鹿舍向笔者介绍,一只8个月大的梅花鹿“丁丁”亲昵地蹭着他的裤脚。
去年8月,当这只比常规生产季晚了两个月的小生命降生时,湿漉漉的胎毛还未干透就面临生存考验。张睿开启24小时人工哺育:深夜调奶、自制保温箱、记录生长曲线……新手“鹿爸”的精心照料,意外打通本土繁育技术关隘,将种鹿的平均成本从100万元压到40万元,一年就省下了近60万元。
一次偶然的机会,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的张睿在网上刷到一条大连梅花鹿与游客互动的短视频,瞬间点燃了他心底的创业梦想。“梅花鹿特别漂亮,我发现它是可以养殖的,瞬间就来了兴趣。”张睿说。
说干就干。2022年,张睿辞去了合肥的高薪工作,回到汤池镇中份村,承包了200多亩山场,从外地引进了10多只梅花鹿,开启了他的创业路,成为该县梅花鹿科学养殖的第一人。
创业首年,挫折接踵而至:暴雨中新生幼鹿夭折,引进的种鹿由于经验缺乏意外死亡,损失超5万元。张睿一下子慌了神,这时,妻子陈娟的鼓励让他重整旗鼓。
张睿妻子陈娟说:“当时他是心情比较低落的,做事情也没什么动力了,然后我就不断给他鼓励,既然选择这一行,我们肯定还是要振作起来,多学习,多学点经验。”
经过几年的摸索,养殖场自繁自育体系已然成型:种鹿采购成本从百万压至40万,幼鹿成活率达95%。张睿轻抚鹿茸讲解“平桃”割茸法:“这茬茸基明年能长成三叉精品,单头效益提升30%。”
梅花鹿全身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其肉质细嫩且富含营养,皮毛和鹿茸在市场上广受青睐。据张睿介绍,公鹿每年5月左右开始生长鹿茸,一年可采收两次,每只公鹿年均产茸约3斤。对于山林放养的纯种鹿群,优质鹿茸市场价每斤可达4000至5000元,单只公鹿年收益可达万元以上。同时,梅花鹿饲养成本优势明显,据测算,其日均草料消耗不超过3公斤,精饲料补充量控制在1.5公斤以内。相较之下,单头牛日均饲料消耗量至少达8公斤。养殖效益对比分析,梅花鹿的经济回报率显著高于牛羊等传统牲畜。
抖音直播间里,鹿茸蜡片卖出“软黄金”身价;废弃农舍变身鹿主题餐厅,研学团队沿着“丁丁”脚印探访生态牧场;村级快递站内,鹿鞭酒、鹿茸片等各式各样鹿产品整装待发。一只梅花鹿串起的产业链,今年已创造50万元收益。
暴雨夜抢救新生鹿崽、半夜两点研究饲草配比、带着“丁丁”拍摄科普短视频……张睿的记事本写满梅花鹿的成长密码。
未来,张睿将在扩大养殖梅花鹿的同时,聚焦“梅花鹿元素”,力促养殖、加工、餐饮、文旅融合发展,立足做活“梅花鹿文章”,加速推进梅花鹿产业提质升级,以特色产业激活区域资源优势,带动当地群众共享“鹿经济”发展红利。
“我觉得年轻人可以回到乡村,去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张睿的感言道出了当代“新农人”的心声。如今,越来越多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扎根乡村、潜心农业,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绘画乡村新风景、展现青年新风貌。(钱明东/文 孙志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