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节刚过,柳康宁和张栩琦拖着行李箱站在庐江县长冲村的田埂上。彼时的他们,一个是安徽警官学院毕业的“理性派”,一个是安徽师范大学的“文艺青年”,带着对乡村的模糊憧憬,以“逃离城市青年”的身份来到这里。
长冲村风景如画,亲子谷景区游人如织,但他们很快发现了热闹背后的“痛点”。首先是配套缺失,景区周边便利店少,游客买瓶水要开车到处去寻找;其次是生活不便,村民晚上想买日用品,只能等次日去镇上;第三是服务空白,快递点远在5公里外,外卖平台更是从未覆盖这片山野。“或许我们能做点什么?”这个念头,成了他们与这片土地结缘的开始。
在镇政府的扶持下,2024年9月,“半山小皖菜”正式落地。它的定位不是单纯的饭店,而是一个以“三便”为核心的乡村服务综合体:
便捷——守候到深夜的温暖。白天是快餐店,晚上变身“便利店”,店内货架摆满矿泉水、纸巾、充电器等应急商品,村民游客扫码自取;开通“半山外卖”微信群,为亲子谷民宿送餐,一碗热汤面也能配送到床头。
便餐——让乡村吃上“安心热饭”。“半山小皖菜”针对亲子游客推出儿童营养套餐,用南瓜雕成小动物造型;为留守老人设计“一元暖心汤”,定期免费供应玉米排骨汤;开发预制菜包,游客可带走加热,把皖南味道带回家。
便民——做村民的“生活管家”。开通代收快递业务,货架分类标注,日均处理200+件,“王婶的化肥”“李叔的降压药”走几步就能取回家;张贴招工启事、政策通知,帮老人操作医保缴费;提供雨伞借用、手机充电,甚至成了“临时托儿所”。
创业初期,质疑声不断:“大学生开快餐?能坚持三个月吗?”但他们始终相信,乡村振兴需要的不是宏大的概念,而是细水长流的坚持。
凌晨四点的菜市场,他们迎着星光,去选取最新鲜的食材;闲暇时光用山上的木材,做出卡通造型,通过互联网输出内容,让更多人知道十里长冲亲子谷。
开业以来,先后发起“乡村便利店合伙人计划”,培训村民运营分店;开发“半山助农盲盒”,每份快餐随机附赠农户家的土鸡蛋、野山莓;在店内设置“青年创客角”,收集更多乡村痛点解决方案。
柳康宁经常说一句话:“我和她是乡村的‘修补匠’。”或许,正是这些细小的修补,让长冲村乡村振兴的故事更加完整。(徐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