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醒 茶香漫——天门镇郎坑村百亩茶园孕育共富新图景
来源: 2025-04-10 08:30:44 责编: 何兰

4月初的清晨,当群山还浸在黛青色的晨霭里,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郎坑村的茶垄间已浮动着星星点点的人影。村委会会计张玉荣挎着竹篓钻进齐腰高的茶树丛,茶树上颤巍巍的露珠,像撒了满山的碎钻。“要赶在日头晒蔫了芽头前采下这‘两叶一芯,手指得这么轻轻往上提。她示范时,指甲缝里还沾着昨日的茶青汁。

“我们一共种植了200亩茶叶,其中100亩为‘先锋一号’品种,另外100亩为‘舒茶早’。”张玉荣撇下一片茶叶向记者介绍,两个品种茶牙尖细如条,条形漂亮,茶水甘爽、清香,都属于是高品质茶叶。

翠绿的青山“怀抱”着茶园,漫山的采茶工正用指尖丈量春天。村民汪满兰系着靛蓝布围裙,手指在翠绿茶尖翻飞如蝶,沾着露珠的“一芽一叶轻轻落入竹篓,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往年这时候都闲在家里,哪想到现在采茶一天能挣两百块。她笑着抹去额角汗珠,身后绵延的梯田茶园里,三十多名采茶工正沿着等高线排成蜿蜒的绿丝带。

“这座山坡,坐南朝北,同时也是酸性土壤,非常适合茶叶种植。”采茶间隙,郎坑村党总支书记丁贤峰也来到了茶园里。他告诉记者,清明节气前后,是采茶、制茶、品茶的好时候,近期村里每天安排村民上山采茶,平均每天能采300多斤新鲜茶叶,制成干茶也有100多斤。“春茶一季,行情好的时候,一斤能卖到500块钱。丁贤峰说。

铁锅腾起白烟的刹那,炒茶师傅已经带好手套,抄起茶框。青叶簌簌落进滚烫的锅底,爆出细密的噼啪声——位于郎坑村村部对面的一户农家,炒茶工作已经开始。

“炒茶的第一个环节叫做杀青。”丁贤峰介绍,炒茶的过程讲究品味道、观形状、闻香气,开始以抓、抖的手势为主,青叶受热,散发着水蒸气,挥发出阵阵的清香。

“杀青后,需要捞起均匀地铺在簸篮里,进行炭火烘干。”丁先锋说,烘干8至10小时,就可以装袋销售了,一般1斤新鲜茶叶能做3两干茶。“这些天已经有很多老客户陆陆续续联系我了,我也早已打包好了一批茶叶。”丁贤峰说道。

郎坑村位于天门镇东南端,地处铜陵、青阳、南陵三县交界处,属“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低山丘陵地带。近年来,郎坑野生茶远近闻名,全村有上千亩的茶园。

“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我们还注册成立了铜陵河东供销合作社,采取‘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建成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叶加工企业,把老百姓家的茶叶收来加工,然后对外销售,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丁贤峰介绍,目前,茶产业一年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10万元左右的收入,同时也能给村民增收1万多元。(万伦 吴彬儿)

    相关新闻